关于小学计算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 徐咏梅

摘要:进行计算教学,既要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重视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才能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实践;理解;转化;算法多样化;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70-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计算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在近几年的计算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既重视口算教学,同时重视估算、笔算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操作.引导实践探索

操作是一种最直观的实践活动,合乎儿童的好动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进位加法24+9=?时(一年级下册),我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探索其计算方法。然后结合操作,组织交流,出现了下面几种情况:(1)把24分成20和4,先算4加9得13,再算20加13得33;(2)把9分成6和3,先算24加6得30,再算20加3得33;(3)把24分成23和1,先算1加9得10,再算23加13得33;(4)把24分成3和21,先算2I加9得30,再算30加3得33;

学生通过操作,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从中感悟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使计算思路更加清晰。二、重视迁移,引导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内容系统性较强,后继学习内容有不少是前面学习内容的概括、发展和加深,完全可以实现数学知识、技能、技巧、方法等的迁移。迁移,指的是将以有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它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或顺应新的学习内容的过程,应用迁移规律,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重视比较,引导理解探索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是把一些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分析综合,然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思维过程。例如:在学习完9加几时(一年级上册),我将算式这样写下来:9+2=11

9+3=12

9+4=13

9+9=18

让学生比较得数的个位与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发现因为第一个加数不变,得数的个位都比所加的数少1,这样就能很快记住得数了。学完8、7加几也这样让学生去比较,学生很快就理解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再如,学习完两位数减一位数(一年级下册)的退位减法后,书后“想想做做”的第二题安排了这样的几组习题:

10-3= 15-7= ……

30 3= 25-7=

60-3= 45-7=-

80-3= 95-7=在做这题时,我先让学生完成第一组题,然后观察比较上面一题与下面几题的关系,再比较每一题的得数的十位与被减数的十位是怎样变化的。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当个位不够减时,得数的十位都比被减数的十位少l。接着让他们运用发现的规律去完成后面的三组题,学生做起来就觉得轻松愉快,也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算法多样化,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老师应当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运算方法的机会,且不要急于评价不同做法的好坏,而应相信通过互相交流,学生完全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一年级下册)的退位减法33—8=?时,我继续让学生去摆小棒,然后组织交流。生1:把33分成20和13,先算13减8得5,再算20加5得25。生2:把33分成23和10,先算10减8得2,再算23加2得25。生3:把8分成3和5,先算33减3得30,再算30加5得25。

充分地让学生摆小棒,说过程,手、口、脑并用,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重视估算.培养数感

估算天天有用,估算日日存在,估算是精算的基础,也是精算的补充。在设计练习时,就要考虑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精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将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起来,是体现估算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

估算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对数与运算的理解,增强他们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促进他们对结论的合理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对运算结果的把握,也有利于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它是一种数学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在估算教学中,要注意走出“算着估”(即精算出结果取近似值)的误区,要朝着“估着算”的方向努力,凸现估算的内在价值,提高估算教学的有效性。

六、重视运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还经常设计一些课外活动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人生活,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学完进位加法后,我让学生陪妈妈去超市购物,帮助妈妈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在学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然后算算家庭成员中每两人都相差几岁。

总之,纵观日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重视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才能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