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学管乐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作者: 欧阳鸣摘要:在国家教委新修改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管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认识音乐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中学管乐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难题很多本文以永州市中学管乐教育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力图为管乐教学的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学管乐;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115-001
世界上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对管乐教学非常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音乐教育中的管乐教学也被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现在我国很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管乐教育发展也特别迅速,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则对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的力度不够,工作开展缓慢。我们要如何去解决,那就要我们因地制宜根据现状进行调查及研究。
一、永州市中学管乐教学情况调查
调查的对象:①城区内10所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初一到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生及家长,②市区内部分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调查方法:问卷,走访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全市100名中学生中在回答“你是否学过乐器”一题中,有20%的学生填了“√”,在20%学了器乐的学生中回答“你是否学过管乐’:一题时,仅有8%的学生填了“√”。再看学生家长的问卷,在回答“您孩子会几种乐器”一题中,有97%家长填了“0”,只有3%填了“1”,那就更别说管乐了。以上表明了永州市中学的管乐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形势非常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思想认识不足而产生了管乐教学的荒芜。通过走访一些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笔者发现很多学校音乐课是得不到重视的,而且常常被占用上如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更不用说在音乐课上开展器乐教学了。而且学生家长也普遍认为“孩子的根本就是学习,考上重点大学才是正道,学器乐没用。”也有一部分让孩子学音乐特长的家长则是认为:“孩子文化学习成绩不好,学音乐来为考大学走捷径”。
2、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而产生了管乐教学的荒芜。在国内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早就建起了高档次的管弦乐队(并高薪聘请专业教师),购置了大量器乐及现代化的音响设备。而永州市的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乐器,就使得音乐课上没有器乐教学。
3、由于师资水平的限制而产生管乐教学的荒芜。首先缺少教师,尤其是器乐教学教师,这是中学管乐教育难以起步的主要原因。在现有音乐教师的队伍中,虽70%是大学本科音乐系毕业。但这部分中67%的教师是从事声乐教学的,只有3%的教师是器乐专业毕业。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就能很清楚的发现永州市中学管乐教学难发展的几大问题。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提出的几点想法:
二、发展永州市管乐教学的对策研究
1、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之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纠正认识上的误区:①是纠正社会上的歧视,让学生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不再有学音乐没出息的偏见;②纠正学校的轻视,我认为要从改变领导的思想开始。学校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领导分片包干,教师按照年度目标。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形成校长亲自抓,全体老师配合抓,音乐教师直接抓的整体,从组织领导上强化对音乐器乐教学的认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师资建设我认为:①要注重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我认为应该多开设一些器乐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让学生掌握器乐和管乐教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走向音乐教师岗位后,对器乐和管乐教学更有驾驭能力。②加强学校教研力度,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自觉地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教研有效的整合与互动力量,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3、大力解决器乐问题
管乐队的组建是开展管乐教学的重要途径。前面的调查报告指出,学校乐器购买能力有限,那怎么解决乐器的问题呢?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对音乐的理解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也逐渐认识到音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纷纷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学习音乐,吹奏乐器。基于此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其对器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买乐器组建课外管乐学习小组,由学校教师指导教学。其次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比赛,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互相学习与交流,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甚至可以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艺术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中学开展好管乐教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这些音乐特别是管乐教学工作者的认真思考和分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去迎接管乐教育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