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所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作者: 曹君浥

摘要:笔者对两所综合性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比较,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同类院校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中国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137-001

由于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类,而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八类,分类标准不统一。要使两校的课程设置具有可比性,必须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比较。本文将两校的各课程重新进行归类,按照学科、术科与公共课三大类进行比较。学科又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术科又分为普修、专修、选修三种。

一、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比较

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的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必修课19门,选修课是从57门课程中选20多门。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共32门,其中必修9门(270学时),选修23门(学生需从中选4门,120学时),学生共需选13门。

上述显示,可知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门数都多于海德堡大学;但沈阳师范大学是57门选20门,海德堡大学是23门选4门,相对而言,海德堡大学的学生在选修课中选择余地远大于沈阳师范大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海德堡大学的选修课形式是讨论课,实施过程中分组进行,4-5个学生讨论一个题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及综合能力。

二、术科对比

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课程设置共33门,其中普修12门(453学时),专修14门(学生需从中选1门,184学时);选修课设7门(学生最多选3门,90-108学时)学生共修16门术科课程。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课程设置共47门,其中普修10门(300学时),专修10门(学生需从中选2门,90学时),选修27门(学生需从中选3门,75学时),学生共需选15门,465学时。综合可知,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普修课、专修课、选修课的课程数与海德堡大学差不多;但就选修课总数而言,海德堡大学(27)远多于沈阳师范大学(7)。

术科方面,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传授方法为主,对技能的提高不过于强调。突出了体育教育不是运动训练的特点。就授课形式来看,海德堡大学则更注重讲解、讨论、提问、总结。学生自己组织,轮流实践,大家认真、积极参与,突出原理、方法、能力的培养等。

此外,沈阳师范大学专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显然有些失调。选修课的门数少、选择的自由度小,缺乏灵活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导性及创造性。

三、公共课对比

公共课对比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即公共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英语、计算机等,共554学时。而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则没有公共课,英语、计算机等巳在小学、中学阶段学习过了;大学阶段如再学,则是以专业的形式。

四、课程考核对比

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科方面的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计分比例为20、80。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考试方法为:术科(普修和专项,其他为考查)按技术分和理论分,最后总评。学科的考试,平时单课结束时,只进行考查,通过或不通过,最后再考试,共出7张考卷,其中运动心理2张,体育教法2张,动作技术解析与运动训练2张,运动医学1张。学生只需选其一。理论口试2门,内容有运动医学20分钟;体育科学(也即学科综合)40分钟。

比较发现,沈阳师范大学课程考得过多,且大多为闭卷考试。学生临时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效果不好,还会滋生不少不良风气,诸如套题、辅导、关系等。然而海德堡大学学科只进行综合考,学生对考试科目可进行挑选,理论以口试为主。学生考试压力较小,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五、体育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学习

德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除了体育专业外,还要选1个如历史、化学、语言、教育、心理、物理等专业。所以一个合格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课程的总学时数大致是:855×2=1710学时。若完成2个专业,那么他们可以到初中、高中教这2门课。如果选1个专业、2个副科,那么所学的副科则只能教初中,因为德国的文化部,一直重视2-3个专业的学习。

与沈阳师范大学相比,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修课的选择余地较大,授课的形式是讨论课,注重学生参与。在课程考核方面,学生不仅考试压力较小,且强调了个人创造性、主导性及综合能力。最值得借鉴的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两个专业,能够充分的拓宽就业渠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