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之我见
作者: 许秀春摘要: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历史教育应该贯彻于一切教育学科之中,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也应责无旁贷地贯彻于历史教学全过程,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自身规律,以及独具的教育功能来进行。通过中外历史的教育,进行思想品德、行为教育,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关键词:学生素质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46-001
实施证明“异步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异步教学法呢?下面就我个人对“异步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上课前准备
1、学生分类。分类标准一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二是根据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知识基础。我们将学生分为三类:
A类:智商较高,双基扎实,学风端正。学习主动且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良好以上。占全班学生人数的20%~30%。
B类:智商一般,基础不够扎实,能力较差,学习方法较死,虽学习很刻苦但成绩提高缓慢。占全班人数50%~60%。
c类:学习无兴趣,不努力,基础差。能力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处于“学习脱轨”的状态。占全班人数的10%~20%。
2、认真设计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的文字表现形式。编写教案既要规范化又要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课堂提问、基础训练、能力培养、作业布置、预习和复习内容、板书设计等方面要作出通盘的考虑。教师讲授,学生活动互相配合,浑然一体。特别是师生互动必须反映出内容、方式、时间、安排顺序、组织方法。教案的编写要对A、B、c类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清层次,也就是有一定的梯度,在教案中写清A、B、c类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写清A、B、c类学生的预习提纲;写清A、B、c类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写清A、B、c类学生的活动;写清A、B、c类学生的作业。
二、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案分层次设计课堂教学也要分出层次,对c类生侧重双基的训练,而对A、B类学生则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把“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与“个别化”教学漠式锚合起来,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类推进。使三类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我的做法是:确定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异步教学法则更多地强调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从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可见,确定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注意信息反馈,及时作好分类辅导
教学信息反馈最有效的途径是平时作业和阶段测试。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要及时地布置作业,进行阶段测试。我根据异步教学法把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分类作业。也就是设计出A、B、c三组易、中、难作业题,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如c类学生只限于完成A类题组,B类学生完成B类题组,A类学生完成B、c类题组,同时鼓励c、B类学生做B、c类题组。第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是完成内容数量相同的练习时,A、B类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检查、督促、辅导c类学生。第三步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于A、c类学生,抓两头促中间。对c类学生重改或面批。测试,不论是单元测试,还是期中、期末考试,都要分层次设计考试内容,试题为达标题和提高选做题两部分。对c类学生来说,让他们做达标题并鼓勋他们做提高选做题:对B类学生来说,在做好达标题的基础上,可以做选做题,提倡全做。对A类生来说,达标题和提高题必做。当然,要真正做好“异步教学”,仅从以上几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我所做的一些探索是肤浅的简易的,还需要不断地深化,还要我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进而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