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席建花摘要:为适应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针对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提出几点更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更新;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51-001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理念上。有的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教学内容上,有的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的教师不注重结合新的形势,理论与现实脱节。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忽视思想品德学科特有的隐形与生成性效果。在教学评价上,以考试分数定优劣仍是很多人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凡此种种,都不能适应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现就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几点更新
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四个方面全方位更新。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理念更新
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树立民主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是新的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这种观念下,学生不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重心向学生转移,不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而应经常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以及独立的分辨能力、理性的批判能力等。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与学生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样性,不以固定的结论锁定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教学目标更新
社会的发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每一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要努力追求如下教学目标。
(1)要解决学生的知行不统一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学习到很多知识、价值观、道德准则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容易高标准、严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解决学生对公民的道德知识和社会科学常识的不知与知、不信与信、不行与行的矛盾,实现由知到信到行的统一,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2)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情感
对未成年人来说,情商与智商一样重要。没有良好的情商就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就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就能够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
(3)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思想品德教师应以育人为中心,按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法制观、社会观、经济观、政治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需求来组织教学。
3、教学内容更新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知识面窄,对社会学、道德准则等涉及较少,过于政治化、理论化。缺少生活化与人文化。因此,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1)要科学传授教材内容。
教师要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活动,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提炼教材精华,以最简洁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
(2)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寻求生活的本真意义
教师要积极将适合教学内容的新闻素材、时政热点引人课堂,用教材理论分析新闻素材,用新闻素材证明教材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教学方式更新
(1)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创设活跃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2)要指导学生独立学习
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o
(3)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设计、布置一定的需要多个人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的任务。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4)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新课程突破了教室是学习唯一场所的传统观念。例如,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仅仅从书本上学习是很难体会深刻的。如果能够组织学生参观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o
二、在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常分四步走: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要因“课”制宜,因人而异。如在学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内容时,以“我们的节日”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展示我们比较有特色的节日,学生很感兴趣,因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自学质疑。课前预习
“自学”是在课前学生创设学习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各自感兴趣的问题组成小组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和自学。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开始自主研究探索。学生通过“上网搜寻、查询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收集研究资料和信息。
3、互动探究。精讲点拔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围绕问题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实现人人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构建,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板演对知识的理解,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讨论、板演的情况及时点拨,凡事要追问“为什么”。体现知识形成的构建过程。
4、总结反思,迁移应用
反思是指对本节课学习和探究的问题(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并转化为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形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