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能力

作者: 饶文清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阶段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每当习作时,学生总是哀声一片。“我应该怎么去写呀!”学生这样惧怕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材料可写。作者在论文中结合自己教学的一些做法谈了怎样积累作文素材。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0)3-067-001

一、从生活中寻找材料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热爱、最留恋、最感到温暖的地方,自然是观察的重点对象。学生的家庭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爸爸的关怀,妈妈的疼爱,姐姐的体贴,弟弟的淘气,叔叔、阿姨以及邻里间的有趣事情。春日的郊游、夏夜的乘凉、中秋的赏月、除夕的团聚,所有这些绚丽多彩的生活,都是拨动学生心灵世界的心弦,都会为学生开拓无比广阔的观察空间。如果说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那么学校就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这里有他们学习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恼,有追求、有理想。正确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丰富多样的生活,就能促使学生思想不断向上,生活的活力更加增强。这是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的源泉之一,是作文观察训练最丰富、最具体、最形象,最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它反映着生活的本质。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热爱生活,熟悉生活,到生活的源头中去学习、观察、发现、体会,开拓视野,寻找题材。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先写好“生活”。例如写《我们的学校》、《难忘的一件事》、《母爱》等等,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选材也就会越来越丰富了。

二、向大自然索取材料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值得欣赏、赞美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欣赏,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瞩万物而思纷”。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敏锐的感受、发现力。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写好“大自然”了。

三、注重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学语文实际就是学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发动学生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和优美的句子摘录下来,让这些文本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去。再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这样,学生一方面在阅读中受益,另一方面又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在活动中积累材料

学校经常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文艺表演、各类体育比赛。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也是学生作文的好题材,是学生写作时永不枯竭的源泉。只要学生积极、认真去参加这些活动,细致观察、体会。也就有了很多作文材料。

五、培养学生写日记积累材料的好习惯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很多的感触。如:生活、学习上的喜、怒、哀、乐,学了某篇课文后的感受等。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把孩子内心深处的这种感觉挖掘出来,并要求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不就为今后写类似的习作做好了铺垫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