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作者: 戴小华摘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作为教师教育精神之精髓,早已为每个教师所熟知并铭记在心。但是,对这位教育家更多的教育思想却知之甚少。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名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97-001
今天。一口气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之际,心中满满感动和诸多顿悟!
一、“学做一个人”
“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初读到这句话,有种吃惊和羞愧的感觉。随着陶公的思想我试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即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表面上,这三种要素似乎很容易就做到了,但是,扪心自问,真的做到了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真实正常的道理,搁现在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这样而优秀并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便会被歌颂、被崇拜,因为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也很汗颜,虽然努力生活,但是也经常做梦生活中能有馅饼掉到我手中,不是一个整个的人。陶公劝我们常想:“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十分必要!
二、“生活即教育”
这可以说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公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首先,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公把生活教育的内涵阐述得如此精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诸多的启示。这种理论要细致地去回味、去思考、去感受。按照陶公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白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三、“教学做合一”
陶公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他说:“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以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任何事情脱离了实际不去操作实践,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这种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做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发点。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把教学作为一件事,在总体方面提出了怎样教、怎样学、怎样做,提出了总的教学方向,却没有提出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去教去做去学。陶公之所以能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其他长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公一生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影响很大。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人也称他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重要人物。”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用三句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陶公借鉴此种理论,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四、“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看着这四句话,感触颇深。这“四问”为我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看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公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有人说过,教师是在不断反思总结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其本身的知识结构、文化底蕴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教师要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常读书,常思考,才会把更多知识教给学生。当然,作为个体的人,这四问更有助于完善一撇一捺的内涵。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赞誉教师,而现在,我更喜欢陶行知的一句名言:“爱满天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更将牢记陶先生要我们常问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