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作者: 高小军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学;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134-001

1、浅谈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1.1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体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很多不利于教师发展的弊端。例如,过分重视课堂中知识与技能呈现的全面性及准确性,过分关注教师对问题是否进行深刻的揭示,而忽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对多媒体的运用给予肯定的同时,很少在多媒体如何与教学内容合理整合方面进行指导……

1.2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束缚

一直以来,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准绳。目前,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无论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大多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从评价内容来看,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教师素质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全面、具体和精确,利于量化评价或在评优中进行横向比较,可操作性强,但同时也显示了其导向功能的片面性。

1.2.1过分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一般常用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表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课堂气氛”、“教学素质”、“教学效果”等多项内容,每个一级指标下又有多项二级指标,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评价表中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分一般为100分,其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反映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情况仅占20%,纯粹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容占65%以上,可见其重“教”轻“学”的特征较为明显。这样的评价,导向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表现,重视知识技能的分析讲解,从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例如评价表中往往有“重视直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一项,会导向教师片面地追求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显示其“重视”,而不考虑其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

1.2.2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不到张扬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被认为是完善的评价体系。尽管评价标准完整、系统,但它不可能穷尽教学过程中多变的因素和内涵。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全面立体的、动态多变的复杂过程,其内容是丰富的。教学过程不像运动员跳高一样有一个可测量的点,更不是一件凝固的物体。因此,用固定的、“条框式”的标准评价丰富多彩的教学,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将教师的教学规范在同一点或同一标准线上,从而泯灭教师鲜明的个性特点,导致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不到张扬。

1.2.3体育教师始终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

评价标准是为评价者对教师的评价而制订的,评价表一旦被使用,教师在评价中的被动地位就被确定了。当评价者使用评价标准时,依照标准对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逐一打分,最后确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所属的层次和级别,通常这一过程是评价者单方面进行,而教师是全然不知的。即使评价者将评价的反馈信息提供给教师,但信息往往是单向传递或通过领导间接地传递给教师,教师接受信息是被动的,根本没有交流碰撞的机会,教师是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进行反思,甚至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调整是在揣摸评价者的过程中进行的。结果,教师对教学的调整也许顺应了评价者的意见,但离自己的个性发展可能越来越远。

1.3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际中,体育教师直接参与或亲历的评价主要是教研员或作为教学观摩者的专家的随堂听课评价,以及公开课活动中教师之间的互评。在前一种评价中,通常是教研员或作为教学观摩者的专家首先对授课教师发表评价意见,教师虚心地听着、做着笔记,尽管心存疑惑,但碍于多方面因素,最终没有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公开课活动中,通常是由授课教师简单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然后由听课者一个接一个地指出本节课的优点和缺点,或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但研讨的内容始终没有跳出这一节课,评价的焦点投放在授课者的优点和缺点上,使授课者有如受审一般。另一种情况是,听课者怕“得罪”授课老师,只说“很好”、“不错”之类的客套话,最后陷入沉默和冷场境地。“评课”本是研讨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却成了最尴尬的局面。就这样,评价遵循着一种固有的模式,在“严肃认真”的气氛中进行,最后在教师心里留下的只有这节课的优点和缺点。

2、激发教师自我反思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认为,评价者要与被评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与被评教师沟通协商,鼓励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评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给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重要的是能实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平等对话,对教师而言,“对话”本身就是一种能引发教师反思的理想情境。就如在教学中。学生请教老师时,常常是老师还没解答,学生已经想出答案来了。教学评价也是这样,关键是给教师创设一种激发其反思的情境。

总之,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可以在课前、课后或者在与教师的日常交往中,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或是双方面对面的对话中。最终目的应是促进体育教师自觉参与评价。并从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等多层面进行反思,从而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理解能力,使教师能对课堂教学作出正确的判断,最终让教师能更好地教学,更好地发展。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继续探索促进体育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以及教师的教学个性,灵活地调整评价标准和评价的角度,建构适合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评价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