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质疑和交流展示的策略探析
作者: 李雨军摘 要: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就是为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广“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全面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三案六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05-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6项,其中的第4项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其实,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三案”指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六环节”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应用。其中“三案”是抓手,是载体;“六环节”则是学习过程的六个基本步骤。“三案”的研制主要是教师行为,通过反复反思、集备课教师集体智慧生成的“三案”,如何能让“六环节”来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在这六个环节中应采取哪些行动以及具体的行动策略呢?现探析自学质疑和交流展示两环节。
一、自学质疑
1、意义和作用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受用。”他还认为:“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说,在六个环节中,“自学质疑”是前提,是其它五环节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自学质疑就是学习主体独立观察、阅读、思考、操作、质疑问难、主动搜集、输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教师要适当给予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构建,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确立自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
2、行动策略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六环节教学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是指一个人各种年龄阶段对各种教育内容学习的总和。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学生时代是短暂的。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就打破了那种一次充电、终生放电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同学的学习权利和学习需求得到保障和满足,推动了他们作为人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理解和悦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暂时滞后的学业表现,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建立促进学生动态发展的教学机制。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大胆质疑。教师在平时教学交往中,要允许学生提出节外生枝或异想天开的问题,要时时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并要求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疑问,培养学生提问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在质疑环节,老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要注意抓课题质疑,抓重点、难点质疑,使学生质疑为教师的导学指示方向,同时也要要求学生使用正确、流畅、规范的语言来提出自己的质疑。
二、交流展示
1、意义和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交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等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深化学习体验,增强合作能力。因此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交流展示是六环节教学中最生动、最富有合作和创造的环节。
交流展示环节的内容包含预设中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方案。课堂实施时要对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个组在黑板上把答案展示出来,相互对比和评价,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展示不拘泥于形式。要求交流展示的学生声音要洪亮,尽可能精炼表达,要展示清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主动质疑和补充,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互动生成,交流展示环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不要代替,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相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
2、行动策略
教师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展现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如哪些学生可能在哪些环节会有创新的想法,在哪些环节可能提出什么不同见解和想法等。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预先有思想准备,可作多方面的超前思考,做好多方面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准备。
教师要设计合适的问题和合理的交流方式,让学生敢于、乐于交流和展示。只有合适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只有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交流方式,才能提高学生交流展示的参与度,实现有效的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主题而定,打破单一的主持人汇报的形式,让展示交流的形式更丰富一些,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交流展示环节更实在一些。
交流展示的主角是学生。在此环节教师是隐身于学生身后的导演,在教师所给问题的引发下,学生开始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阐述自己观点和见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展示作合理的评价。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着力点要定位在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上,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教师也不能一律赞赏有加,不置可否,这样就将老师作用过分淡化,要让学生交流展示过程中的评价成为对学生学习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