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 孙业梅

摘 要: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最自然的方式,但很多人在接受专门的声乐训练后,唱歌却不再自然,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初学者。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外,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 心理素质; 愉快地学习; 观摩; 阳光地歌唱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21-001

一年一度的音乐高考又结束了,我校参加高考的音乐加试学生大约有50多人,专业成绩全部达线。总结我这一组学生的声乐成绩,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很好,而考试的分数却并不理想,有的同学平时唱得一般,而考试却能超常发挥,分数很高。拿来几个同学的成绩,仔细分析发现这与他们平时的心理素质有一定关系。

我校学音乐的学生大多天赋较好,至于技术,他们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从平时学校举行的观摩看,有的同学发挥得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演唱歌曲时害怕、紧张、压抑、声音无力,尤其唱高音,更是力不从心。我于是和学生促膝谈心,让他们谈谈上台演出时的感受,他们回答我的是“紧张”。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我决定从三个方面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创设轻松的教室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一名学生,要想唱好一首歌,技巧很重要,俗话说“艺高胆大”。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接触音乐较早,有的学生甚至在初中就接触到声乐训练,上了高中后,天赋好的,进步快的,高考都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或接触音乐较迟,或性格较内向,对于这些学生,我就改变了陈旧的上课模式,以小组课结合个别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同时,我又经常播放一些歌唱家的演唱录像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让他们有信心想上台去表现,每次上完课我还会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阳光地歌唱。

二、平时多观摩,让学生有上台表演的欲望

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观摩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一个“艺术小舞台”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台表现力。现在的高中生发育较为成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每唱好了一首歌都有表现的欲望,但又羞于表现,因为他们渴望成功,害怕失败,这就需要通过观摩这个舞台来培养学生的自信。为此,我在教学中组织了多次观摩,通过观摩,很多学生从不敢上台到踊跃上台,从上台不敢唱到开口敢唱,从音量很小到放开了唱,从无表情地喊叫到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歌曲内容了。初次观摩,我没对学生要求过高,让他们自已选一些小歌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演唱,每次观摩结束我都会对学生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由于学生是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表现了自己,经过多次反复地观摩,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上台表演。

三、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驾驭歌曲的信心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学功底,也是使他们有信心驾驭歌曲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曾记得上大学时,我的声乐老师对我说过:“唱歌,唱到最后拼的是文学功底”,多年的教学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学生,要想驾驭一首歌曲,除了有过硬的演唱技巧外,文学修养非常重要,像一些艺术歌曲《红豆词》,《教我如何不想他》《阳关三叠》等,如果没一定的文字修养,歌曲的思想内容就无法理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应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剧本、小说、散文等,多了解一些作家,了解他们的作品及作品的风格;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的,歌词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的艺术性。总之,当学生们凭借着自身的文化修养真正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他们的歌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丽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的心灵了。

当然了,作为一名好的声乐学生,他们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键盘知识,敏税的听力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愿我们共同努力,去开创一片歌唱的新天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