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谭从亮摘 要:本文试图从体育与德育的关系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可以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道德品质修养,以达到培养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心体同育; 密切相关; 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23-001
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走出误区,明确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寻求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其次是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优良道德情操的熏陶,这便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学又是随着学校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都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其内容,所以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一、加强认识,更新观念
长期以来,家长、学生甚至有些教师未走出体育教学只“强身健体”这一误区,剥离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既忽视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又背离了教育方针。然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是体育学科的特点,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结束,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活中都必须接受体育教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依据学生不同性别、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连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对学生引发动机,感知教材,掌握知识,提高技术、技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严以律己,言传身教
体育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技术、技能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育家康德说过:“在教育中一切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见,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要我们教师言传身教,在学生心目中如果教师自己言行不一、衣冠不整,会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干扰学生道德品质的建立,所以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要“育体”更要“育心”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更要育心,应该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祖国强大锻炼身体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朝气蓬勃,艰苦奋斗等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体育作风,培养学生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和文明行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主动精神等心理品质,有针对性的多方面的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效果还好。
四、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与技术、技能教学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统一的,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既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完成技术、技能教学,增强体质任务的保证。在教学中,应结合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田径中长跑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的坚定信念;球类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个共识集体主义的精神;在体操类项目中,能够培养学生沉着、机智、果断、自控等能力。
2、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相联。而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都想夺冠军争第一,因而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高度荣誉感。用教材中的目的、任务、亚运精神、奥运精神、体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体育发展史等一系列生动、具体、激动人心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的自豪感。
3、体育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队列队形,接力跑比赛、拔河比赛、游戏以及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的课程,都是与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紧紧连在一起的。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荣誉感和讲文明懂礼貌的优良品德,从而生动自然的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得到加强和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能渗透德育教材的内容多、范围广,它与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助人为乐、互相爱护、互相关心以及高尚的道德行为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单从德育的角度来看,体育课富有社会性和进取性,它如同一个小社会,具有生动活泼、竞争、进取的人际关系,学生可以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身体、促进团结、发展友谊、共同进步,严格地遵守课堂常规,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能够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群体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德育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