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插图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 兰爱芹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往往极容易分散。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插图,有些课文甚至有两张三张之多,这些优美的插图,如果能充分适时地利用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大有帮助,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它,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可以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关键词:文本; 插图; 学生;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87-001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特殊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极容易分散,爱做小动作。于是,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吸引到课文中去便是一个必须得到教师特别重视的话题了。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插图,有些课文甚至有两张三张之多,这些优美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它,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那么借助插图,我们同样可以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那么,如何运用文本插图,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低年级学生见识少,对文本教材缺乏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新课时如果没有生动形象的媒介激发,则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课本插图作为形象化的媒介便可以起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作用了。

例如,笔者在教授《狐狸和乌鸦》一文,导入课题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这样一段师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

生1:认识。

师:它们是谁?

生2:狐狸和乌鸦。

师:你能看出它们各自在干什么吗?

生3:狐狸在流口水!

师:很好,那么乌鸦呢?

生4:乌鸦站在树枝上,叼着一块肉。

师:想一想,狐狸为什么会流口水呢?

生5:可能是想吃肉吧。

师:狐狸吃到肉了吗?又是如何吃到肉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一读,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吧!

……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笔者很好地引导学生由插图入手,进入到课文中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的插图,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插图的意图和它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插图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内容。这样做,可以使画面内容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如临其境的场面感。

例如,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笔者让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进行了如下的引导。

师:(看图)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1:仿佛看到了家乡清澈的小溪。

生2:仿佛看到了外面美丽的风光。

生3:她仿佛听到了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4:她的眼睛仿佛恢复了光明,又看到了一切。

生5: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听到了小伙伴那欢快的笑声。

应该说,学生的回答是超出了笔者的预先设想,在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巧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用看图说话这一最朴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乡下孩子》的时候,笔者曾与学生完成了这样的一组师生对话,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多有趣啊!小朋友,如果你们是乡下孩子,会做些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自由说说)

生1:如果我是乡下孩子,我会去采野花。

生2:我会去钓鱼。

生3:我会去捉螃蟹。

生4:我会去拾稻穗。

生5:我会去割草。

生6:我会去田野里打滚。

师:说的都很好。那么,拾了稻穗、割了青草、采了野花干什么用呢?谁能照样子来说一说?(例句: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学生完成: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各自看图,跃跃欲试准备答题。)

生7:拾一把稻穗,乐坏了可爱的小公鸡。

生8:拾一把稻穗,撑圆了公鸡的小肚皮。

生9: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白兔。

生10: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活泼的小山羊。

生11:采一束野花,打扮了妈妈的房间。

……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有趣!(再次出示插图)谁能看着图,连起来说两三句话呢?先自己说一说,好吗?

(学生看图,自由练说)

生12:割一篮青草,馋坏了漂亮的白鹅。拾一把稻穗,乐坏了可爱的小公鸡。

生13:抓几只蚱蜢,逗乐了可爱的小狗。钓几条小鱼,撑圆了小猫的肚皮。

生14:采几朵野花,打扮了自己的小辫。捉几只蝴蝶,忙坏了顽皮的小弟弟。

……

师:听了小朋友说的话,老师真想马上去乡下走一走,到田野里听一听小鸟的歌唱,闻一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在这次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表现欲,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对文本的理解。可见学生的理解多么深刻,见解多么独特!这是笔者课前始料未及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课文插图这个不起眼的板块。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潜力,课堂的教学活动也会变得生动而且浅显起来,学生就会受益更多,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更加容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