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要抓手促进中职生良好人格养成

作者: 杨海燕

摘 要:良好人格的养成,对中职生职业的长足发展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中职开展人格教育,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人格养成

中图分类号:G41 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122-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工厂所需的技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学者提出:“用能力强、发展全面的人替代片面发展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需要。”这说明教师在注重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力强、发展全面的人。

在当前形势下,中职生的人格修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或缺乏上进心,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或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或自卑、悲观,或心理阴暗,或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道德观、荣辱观、是非观不强,或抵触社会,或责任心缺乏,等等。显然,一大部分中职生的人格养成很不健全,很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和职业发展,中职生人格教育从而显示出复杂的处境和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应该说,在中职以往的教育实践当中,不是没有人格教育,但一直以来,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之中,没有明确的教育计划性,更严重的是许多极佳的教育契机没能及时抓住、深入展开。长时间的忽略与缺失,导致中职人格教育工作经验匮乏,甚而有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之感。

那么,怎么有效地开展中职生的人格教育工作呢?具体实施起来,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紧扣《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加强对中职生的人格熏陶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利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自由讨论和作业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觉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例如,在讲授《塑造良好形象》的“展示吐露心声的文明语言”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想想该怎么说?”的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在教师拟定的四个情境中(打电话向科任老师询问作业;在公车上被人无意踩了脚;在食堂排队被人溅到菜汤;邻居家的装修材料影响到了你的出入)思考应该如何用文明的语言来表达。让学生在思考、讨论、表演中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语言的意识。在共同的学习中,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吸取养成良好人格的宝贵营养和强大力量。

2、积极开展多种主题活动课,引导中职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2.1景模拟课

根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情境短剧,并由学生来扮演角色。例如:在讲授《职业礼仪》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主题为“上班第一天”的情境短剧,设想上班的第一天,面对同事、上司、客户的情形和各种场面,结合职业道德课的理念,在各个环节设下问题:这里,你应该怎么做?这里,他做得对不对?这里,如果是你,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对策?这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惟妙惟肖、兴味盎然的表演课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参与表演,细心观察,开动思考,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职场的模拟体验,更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精神,增强对良好人格的认识与体会。

2.2演讲、辩论课

教师应该因时制宜,按课程的进展和学生对职业道德领会的加强,适时地推出演讲或辩论活动。如在讲到“职业礼仪”的内容时,开展“礼仪的精神与作用”演讲活动,让学生或上台演讲,或在台下当评委,这样,学生的体悟自然会更加深刻。关注时事,结合报纸上的新闻,搜集生活素材,对当下、身边职场上发生的或感人或让人愤慨的事例,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使他们从鲜活的事例中获得职业道德的观感和人格上的激励。

3、善于从职业道德教育拓展和延伸,注重文化培养和熏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推动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精神动力。职业道德教育达到一定的层次后,教师要善于拓展与延伸,不能仅仅止于职业道德讲授,而应该以此为桥梁,用丰富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用人文精神打动学生,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如在讲授“提升道德境界”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教师把分别写有三条道德箴言的彩色卡片贴在教室的三个不同方向,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组扮演的职业道德榜样,以扮演的榜样的事迹为例,说明其中一条或两条箴言揭示的道理。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榜样背后隐藏的道德箴言,揭示细节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这些道德箴言的文化底蕴中感悟只有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件职业事,才能更好地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4、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授,加强情感交流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教师充满魅力的人格素养将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一个自信、阳光、博学、守时、开朗、善于交际的老师,本身就带给学生美好的感悟与心理上的冲击,并且产生学习与效仿的冲动。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要加强情感交流,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每一位中职生身上的优点或聪明才智,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通过聊天、座谈、聚会等方式,让学生如坐春风,解开他们的心结,端正他们的思想,树立他们的信心,受到美妙的熏陶,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和进步。

《礼记》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摆脱功利主义短期行为的浅视,着眼于为中职生铺设更辽远美好的未来,人格教育实在是重中之重。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的一次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职业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