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作者: 刘 颖摘要: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实施一种文化教育,所以在实施这种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就不能仅仅向学生传输语言本身的知识,而要结合语言特点,赋予其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03-001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而单纯的语言能力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习者的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了解文化差异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需,而课堂是实施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直接影响着交际能力的获得乃至语言学习的成效,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我们理应高度重视。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的是单词、短语、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而相对忽略了英语文化的教育,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够理解英语和运用英语交际。而事实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运用英语交际时会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沃尔夫森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会比较宽容。而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会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此,英语学习中文化的渗入与教育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握教材里语言知识层次的内容,还要仔细琢磨所教语言的文化、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等等。在教学中只有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社会背景下进行教学,才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提高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要教授学生学会创造条件和环境去学习和了解语言文化,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直接呈现法
在学习每篇新材料之前,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主旨,并达到扩展这方面知识的目的。这无疑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文化导人策略。文化教学可以以显性方式进行。例如: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简史、英语习语、英语典故,英语中的幽默、英汉语“色差”、姿体语、英美名人轶事等等,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利用每一个西方的节日。给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风俗和习惯并组织相关活动。这种做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例如,在教材中有对颜色的教学,除了对各种颜色本身表达方法的了解,我们不妨可以适当渗入一些关于颜色的更深层涵义,因为,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另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比如:green是绿色的意思。而green-eyed是嫉妒(红眼病),而不用red-eyed。Blue是蓝色,blue-mood是沮丧的,忧郁的,a blue Monday意为:倒霉的星期一。Red是红色,red-faced是不好意思,难为情,in the red意为:亏损,负债。White是白色,a white lie是不怀恶意的谎言。Black是黑色,in a black是经营一项企业盈利。
二、潜移默化法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听说等构建背景知识图式。从而再为阅读理解和交际服务;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差异对比法
对一种新文化的了解应该是建立在对本族文化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对比分析既是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帮助人们认识母语言和文化的干扰,把握那些“貌合神离”、大同小异的部分,也有助于学生或接受、或选择、或吸收、或强化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成分。换句话说,教学中可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人文化。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进一步了解了本民族的习俗。
四、创设情境法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在西方节日来临之际,参加外教组织的活动,或者邀请外国朋友来校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也可设计一些网上交友项目,让学生用英语直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无疑是上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