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长专业化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
作者: 王彭宇 翟姗姗 巩 达 张 鑫 张会武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创造和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关键词:校长专业化;中小学校长;培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05-001
一、校长专业化发展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只是依靠校长的经验和直觉来建设和发展学校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要求对学校的领导者进行专门的培训。校长在学校里已不仅仅只担任着行政职务,当社会赋予其专业角色、校长角色和职业角色时,对现有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也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在要求校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同时也要求校长培训的专业化。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校长培训工作正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已基本上形成了教育宏观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分级负责的校长培训管理体制,但是离专业化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校长培训工作进行改革,以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二、培训理念与目标的改革
当前,许多培训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现代培训意识,培训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为此,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首先,校长培训工作不应该再以人数的多少来作为衡量标准,校长培训不只是为了拿到“上岗证”,它的最终目标是从根本上使其树立校长专业化发展理念。其次,通过校长的专业化培训。增强校长的专业化意识,构建校长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校长的专业品质与能力。第三,在校长培训工作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宽松的发展空间。
校长专业化培训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校长的个人素质,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校长培训应突出其发展性而不只是为了弥补校长的知识缺位。通过培训,在提高校长个人的教育与管理信念、专业态度与动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使校长了解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外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并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学校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的规律,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的能力。另一方面,校长通过培训,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发自己学校本身所具有的教育资源,科学制定其学校的管理与组织发展计划,以此来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培训内容的创新
培训内容是校长培训目标的一种具体体现,它对于提升校长的能力尤为重要。可是,如何来选择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呢?这就需要一些培训院校通过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同校长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地来总结在培训教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实践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第六条、第七条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提高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其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修养,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培训的内容也要根据不同对象实际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要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应以课改问题为依据来设置培训专题;其次是为解决课改问题需要设置案例分析;第三是围绕课改课题来搞好社会化调查考察;最后是使课改课题的研究系统化。培训院校可以根据本地的和受训校长所工作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再根据受训校长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培训内容是尤为重要的。
四、培训策略的改革
校长培训在策略上要充分体现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特点,要坚持以参训校长的发展为本,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以及团体学习相结合,以激发和满足参训校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在充分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必须把讲授与研究、探讨与指导相结合,使参训校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课程的开发、教学进程等一些教学环节中去。实践证明,这是参训校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提高办学实效的好办法。
首先要关注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组织中小学校长进行主题式专项业务培训学习。其中心应围绕着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和教育教学实践层面的操作进行主题式培训。实质上,校本培训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此外,培训资源的整合优化、校本培训与校本科研的整合等问题也需要校长通过其学习、实践、总结来提升。
其次是要关注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目前,许多优秀的教师刚进入校长队伍,因此,在校长培训中除了给受训校长提供相关的新信息外,更应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个性化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培训,这是提高校长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
第三,应开展具有较强的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以此来提高校长的研究能力。要想有效地促进校长专业化的成长,除关注校长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关注校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型学习是一种重发现、重主体、重过程、重实践的全新的研究策略。在校长培训的过程中,以校长已有的经验来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受训校长通过自身的教育办学经验并结合新获得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来探究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难点,从而培养校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