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 蒋永春摘要:对于学生来说,要能很好地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先要喜欢它。兴趣和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将会形成十分直接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坚强意志;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26-002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喜欢数学课,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以及独立自主的性格。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从而取得学习成功的原动力。现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体贴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尤其对待数学上的困难生,更要主动接近他们,亲近他们,耐心地开导、感化他们,使他们产生自信心,激发灵感,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自己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要结合自己所教数学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尽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喜欢你、尊敬你。让学生感到有这样的老师教自己而自豪。只有建立了这种新型的尊师爱生关系,学生就会从喜欢你而发展到喜欢你所教的课,从而实现了从“劝学”到“要学”的转变。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不仅能做到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讲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如在讲解无理数的概念时,可先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以这个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边作新的正方形,这个新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这个新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学生对(1)、(2)两个问题都能顺利地回答,而第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难以找到它的答案,从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讲比例中项时,介绍了“黄金分割”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兴趣倍增。
2.用发现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无限的喜悦,学习积极性大增。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先用纸剪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再将它折叠使两腰重合,同学们就会发现,所得到的两三角形全等。然后要求每个学生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根据已学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别定理,作适当的辅助线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这就给了学生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学生在尝试、探索过程中,有人作顶角的平分线,有人作底边上的中线或高线,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进一步发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当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发现真理、或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了面临的问题时,就会产生惊异、激动、欢乐和自豪感。
3.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疑能生思,思能生趣。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巧设疑点。对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疑点往往是学生平时容易忽略而又易错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疑点,往往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4.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当学生一旦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的信心就会增强,兴趣就会猛涨。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一段笔直的铁路a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B,要在铁路边建一个货场C,使A、B两厂到货场C的距离和最小。问点C的位置如何选择?经过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绘出货场C的位置。学生尝到了学以致用的甜头,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5.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讲解、作业布置和考试的深度把握上,要坚持面向广大中等水平的学生,适当兼顾两头。对水平较差的学生,可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有的学生因为听课抓不住要领,作业困难,考试屡遭失败,而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经常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及时给以帮助,使他们较好地理解教材,顺利地完成作业。特别是,考试不要太频繁,命题也不要一味追求所谓试题的“质量”,不把学生考得灰溜溜的,不人为地制造心理障碍。这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措施。
6.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引进竞争机制,力求营造一种积极的、互相争赶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开展解题竞争,比谁解得快,比谁解题方法好,比谁解题过程完整规范。学生们经过积极思考,广泛讨论,使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不甘落后的进取心理。
7.教师备课要充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利用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坚强意志
数学抽象、枯燥,要学好数学必须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学有所得,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运算不过关,易出错;对题意理解不深或一知半解,无从下手;推理能力薄弱,易出现逻辑性错误;概念不清,易混淆,易遗忘。为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帮助克服。比如针对运算能力差可开展速算比赛等活动,以增强运算能力。又如,针对审题不清,可引导学生多读,首先要弄清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后再去探求解题思路,设计解题方案。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克服思维的刻板性和惰性;提高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多途径地探索问题;鼓励和提倡学生采用各种思维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等效思维、对称思维、逆向思维和整体思维等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再如,针对学生易犯的概念性错误,教师要在概念教学上下功夫,不仅要讲清它的内涵,而且要适当介绍它的外延,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中每—个关键词语的意义,而且要能熟练地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难度,适当地设置一些障碍,也是锻炼学生增强克服困难毅力的好办法,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形成紧张愉快的情绪,才能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