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 王志丽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各地市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的抽样调查,了解分析河北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尽快提高河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整体素质,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体育莫定基础。
关键词:河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基本情况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57-01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建设人才的素质。自2007年开始,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委员会对全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进行了较大样本的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没有涉及河北省各地市的中小学。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各地市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分析河北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尽快提高河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整体素质,优化教学环境,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11个地市116所中小学体育教师377人和学生483人。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调查了河北省11个地市的116所中小学校,发放教师问卷440份,回收386份,有效问卷377份;学生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83份。问卷主要涉及中小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学校现有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达标情况等内容。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3.结果与分析
3.1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
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可以看到,河北省2009年成功上报的学校占总数的25.21%。在全国排名第16位。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16所学校中有34.37%的学校尚未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的实施不容乐观,即使在实施《标准》的学校,多数学生对《标准》的认知较差,对《标准》测试的意义不太理解;且测试达标率较低,主要表现在耐久力和柔韧性两个方面;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并存,63.4%的教师认为学生体质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3.2 体育课开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校中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4课时的占4.3%,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3课时的占10.6%,初中每周开设体育课3课时的占2.5%,高中每周开设体育课2课时的占86.7%。虽然被调查学校绝大多数能够开设体育课,但很少能开足体育课,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经常占用体育课时间,尤其是初三和高中。学生体质普遍较差。
3.3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普通中小学校每天应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按照此标准,被调查的学生中,城市小学生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问,农村中小学生及城市初、高中学生达不到此标准。原因主要是场地、器材受限,升学压力较大。即使在有些学校安排了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也不进行活动,而利用这个时间学习。大多数学初高中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上,除每天的课间操和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外,几乎就没有其它体育活动。
3.4 学校体育场地情况
在被调查学校中,场地不足,资金短缺,是多数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其中没有田径场的占6.8%,而全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此项指标为0.9%;没有独立的篮球场的占18.9%,全国为9.6%;没有体育馆的占89.7%,同样指标全国为77.2%。可以看出,河北省的体育场馆设施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这也是制约着河北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5 体育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对本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认为很好的占4.6%,认为较好的占25.7%,认为一般的占52.9%,认为较差的占16.8%。从问卷中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认识到本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也表达出愿意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的愿望。
4.结论与建议
4.1 总体来说,河北省中小学体育体育基本情况不容乐观,各项工作开展不完善仍有待提高;各学校不能严格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满体育课,不能保证体育课的课时数。各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尽可能增加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2 建议河北省各中小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必须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尽快提高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专业方面的国际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与业务素质,树立现代教育观,真正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尽快使自己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