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的水墨画教学

作者: 殷延丽

摘要:小学阶段的水墨画教学要根据水墨画的特点和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关键词:水墨画;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87-001

纵观小学阶段的美术课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艺术水墨画的熏陶,由于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其特殊的观察方式,特殊的认知方式和特殊的表现手段,他们的这种“特殊”与传统水墨画中的概括、简练、夸张的神似手法是非常合拍的。

首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手腕的力量不足,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有过多要求。在游戏中,学生的兴趣会更高,更乐于去学,所以低年级的水墨教学不要求学生绘画完整的作品,而是通过游戏了解毛笔、墨、宣纸和中国画的特点。

孟子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执笔、蘸水、舔墨、调色、用笔等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反复示范和纠正的。在绘画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在宣纸下垫上羊毛毡,可让学生穿上护褂,这样作画时会更尽兴。先将毛笔蘸上清水,将笔上多余的水分去掉,将笔尖放入墨汁中,让墨慢慢渗入,重重地画在纸上,学生之间可以比一比看谁的墨点最奇妙,从笔的轻重缓急、墨的浓淡干湿体会水墨产生的变化。有位克利的画家说过,“画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在已有的画面上展开想象,沿着想象大胆地画下去,这样一幅充满灵性的作品就诞生了。

掌握了基本的水墨技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三百年前著名绘画大师石涛有一句裨益后世的名言:“笔墨当随时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尝试结合油画棒、水粉颜料、丙烯颜料等材料进行水墨游戏,进而构建儿童水墨的新色彩理论。也可以取得强烈的视觉效果。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上挥洒,如卡纸、布料、玻璃等材料上进行水墨游戏,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墨画,陶冶性情。

到了三四年级,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论画》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此当以天地为师”。通过写生使儿童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写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表现一些小的物品。也可以表现一定的场景,还可以写生人物题材。通过写生得到的内容更富有生活情趣,刻划时更易细致入微。当然也可以用记忆画的形式来表现自然、生活中的对象。儿童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的记忆题材,笔墨更为大胆,形象更为生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的新题材来刺激儿童的表现疲劳,让他们在不同的表现题材中体会水墨画的乐趣。从身边的学习用品,饲养的小金鱼,自己最熟悉的爸爸妈妈去进行创作,从实际需要出发,拓展创作材料。

进入高年级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作。首先将西方的名画进行改画,齐白石在评价中国传统水墨画时有这样一句名言:“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在改画作品中体现水墨画的神韵。再进行人物、风景等创作。多鼓励、多参与、多观察、多创作的形式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

艾斯纳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告诉学生究竟是他好还是她好的解释才正确”。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也不能以传统水墨画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总之,儿童水墨画教学的重点是在基本了解、掌握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通过水墨语言大胆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和创作精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