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小学作文的困境
作者: 徐瑞雪摘要:走出小学作文的困境在于老师的科学施教,要求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尊重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定准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科学训练,让学生练就作文的本领;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积累。
关键词:小学作文;困境;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98-001
说起作文,有不少的老师因为没有良策而摇头叹气,不少学生则大有谈“作文”而色变的畏难情绪,不少家长为了孩子作文的提高伤透了脑筋,束手无策。
1.小学作文普遍面临的困境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普遍面临的困境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定位不准,目标要求过高或者模糊,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二是作文训练重点不突出,训练随心所欲没有计划,使学生作文不得要领。
2.反思教学行为,科学施教,走出困境
2.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定准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
通俗地说,小学作文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使用书面语言的写话练习。
老师对作文的定义时往往忽略两点:一是学生写出的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文;二是作文训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作文训练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情感特点。
由于老师对小学生作文定位不准,学生作文里太多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从我们熟知的训练项目来说,如:怎样选择材料;详写和略写;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叙事的顺序;前后照应;注意事物间的联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抓住人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抓住要点,考虑周到等等。鉴于此,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眼里永远是“问题”作文。
2.2 实施科学训练,让学生练就作文的本领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走出困境的关键。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些做法:
2.2.1 给学生创造发表园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发表法,即让学生的习作在课堂或墙报上得以“发表”,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发表。每次习作之后,我们都朗读优秀习作和片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练笔,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2.2 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自己感受并积累美的语言。学生并不是有了一定的习作欲望就能把文章写好,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学生胸中有话,胸中有情,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词是句子的组成单位,句意表达是否正确生动、恰如其分,依赖于词语是否准确。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切实到位的词语训练,使词语的色彩、形象、分寸感一同沉淀于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该词语的强烈感受,这样,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相应的词语便会在脑中凸现,准确表达的词语就会脱口而出。
2.2.3 引导学生正确选材。在作文前,首先要选择好素材,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习作的优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选素材时要让他们的思路、角度以及范围广泛些,要尽可能地多举出些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然后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最能表现中心的新颖、独特的材料来。对于那些好却不能为中心服务的材料要忍痛割爱,做到有取有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
2.3 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都道出了生活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作文材料。
2.3.1 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一般说来,学每册教材,要做到:①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②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指导学生背诵。并要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内化。③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2.3.2 生活积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溪长流不竭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做到:①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②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回顾总结。③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④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2.3.3 阅读积累。要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鼓励他们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指导学生把材料分类,如按内容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学生胸中有材料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是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