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作者: 张立颖摘要:掌握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唱出理想的声音。
关键词:呼吸;喉头;横膈膜;肌肉群;共鸣腔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135-001
歌唱是以人的演唱作为发声乐器来进行表演的活动。同时,也是将歌唱与旋律密切结合起来的高效而微妙的感己娱人的表演艺术。发声者的形体和精神都应进入演唱状态。正确的呼吸,稳定的喉头位置,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理想的歌唱声音是人体各器官整体协调运作的结果。在此,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歌唱的启动器——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呼吸的形成和作用
发声,说话是这种体能运动的自然现象。歌唱的呼吸运用也是建立在这种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的,只是它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扩大了许多,也有意识地增加了控制力量。声音的产生是声带振动,而声带振动的动力就是控制气息必须依靠呼吸器官,又称为发声时的动力器官。歌唱发声的动力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横膈膜、喉、口、鼻。人体躯干前胸有一块扁平的胸骨连接着12对肋骨,他们与支撑着人体躯干的脊柱是相连的,并与锁骨和肩胛骨构成上小下大的扉页。下端是一块像倒挂着的碗似的中心厚、边缘薄的薄膜形成的肌肉,这就是发声呼吸时常提到的横膈膜又叫“胸膈”。
横膈膜是胸腔内脏器官和腹腔内脏器官的分界线。它对发声歌唱时的呼吸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的运动靠的是胸廓的扩张、收缩来进行的。这种扩大、收缩的运动又是靠从颈间开始向下经胸部到腹部的肌肉来促成的。我们把这些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分别叫做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
胸部的呼气肌肉群(包括前后斜角肌、胸琐孔突肌、胸小肌、胸大肌、前锯肌、上后锯肌和提肋肌)的收缩。使肋骨鼓起向外扩张,腹部的吸气肌肉群则是使内脏的位置改变。横膈膜随中心下降。这样。扩大了的胸腔,使肺叶吸气后有了扩展的空间。吸气肌肉群(包括后下肌、胸膜肌、中间腹直肌、腹内斜肌等)的收缩迫使肋骨下降,横膈膜中心回升,使肺叶里的气息经气管排出体外。
发声歌唱的呼吸和人体本能的自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只不过日常呼吸比较缓而浅,不易牵涉到横膈膜的运动。而歌唱的呼吸运动量要大得多,而且主要靠横膈膜的运动来控制气息。所以,也有人把横膈膜控制气息称为美声唱法的经典理论之一。
用隔膜中心位置的下降或回升还控制气息是人不易察觉的或感觉到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依靠胸廓或胸腹部分的呼、吸气肌肉群的扩大和收缩来控制它的运动的。这些运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闻花香的深呼吸,气息就迫使横膈膜下降;向远处呼喊。为使远处的人听到,气息的运用就不自觉的使横膈膜下降;士兵出操时,为使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有利力亦是本能地运用横膈膜的运动;快速跑步之后的大口喘气是为了尽快补充氧气。可这一呼一吸促使了横膈膜大幅度上下运动。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这些日常行为来体会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奥妙。呼吸之后保持吸气状态发声的启示方法就是充分发挥腹部呼吸肌肉群的收缩作用,促使横膈膜回升达到有意识地控制气息的目的。
二、如何在演唱中保持足够的气息
知道了呼吸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呼吸才能使演唱如虎添翼呢?其实,呼吸人人都会,否则就会把人憋死。但是,怎样才能在演唱中保持足够的气息?怎样使吸气做到快、多、深?又怎样使呼吸做到稳、匀、省?这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又急待解决的问题了。有的初学者唱不了几句气息就不够用,憋得自己脸红脖子粗的,这样通常很难完整地演唱完一首作品。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有三个。其一,没有合理地调节气息和膈肌运动并使其结合起来扩大胸肋。二是演唱时,胸内残有气使胸腔内造成正压,形成气息浅而少的局面。三是,一张口吸气,气息就跑了一大半,没有合理使用和利用气息。要解决以上说的问题,首先是要扩大肺活量的练习。
我们也可以在发声练习之前做—些无声的呼吸练习,有助于体会横膈膜控制气息的作用。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状态下,口鼻同时吸气,感觉到把气吸到腹部、腰围(这时腰腹出现向外扩张的现象,实际上是横膈膜下降促使边缘向四周扩张)。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地呼气(呼气时发音s检查呼出的气是否均匀),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由于小腹收缩的力量推着气息呼出(实际上是横膈膜回升推动气息)。呼气的时间至少应在20秒呼完一口气再换气。换气时小腹还原(弹回原位)、腰腹放松,口鼻同时迅速地吸气,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吸气循环练习。
三、气息与歌曲种类的关系
歌曲的种类很多,如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等。歌曲的种类不同表达的意境和内容也各不相同。抒情歌曲的起首一般是缓慢的吸气,然后保持吸气状态均衡地呼气发声歌唱,换气时总是快速地吸气,然后又是缓慢地均匀地呼气发声。歌曲起首很快在第一次吸气就应该快速吸气,然后在气息支持下发声歌唱。值得提醒的是,吸气换气的快与慢,应与歌曲的速度相适应。有人根据歌曲速度和情绪把演唱时的换气呼气归纳为缓吸快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缓吸急呼四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只要把这四种方法熟悉掌握就可以在演唱中得到良好的发挥了。
四、如何进行具体训练
第一,以吹烛状把肋内的气排尽,使胸腔内成负压
第二,用嘴和鼻子以闻花状将气息深深吸入到肺的底部。肋骨扩张,隔肌下沉,腰部扩张
第三,当腰部扩张时气息不要立刻放出,心里默数三秒,喉部气息在肋内要有一个保持的过程
第四,以微笑状露齿,气从牙缝里发出“嘶”的响声,这种感觉是我们唱歌呼气的感觉,当气息即将耗尽的这么一托往往会给观众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气息的运用就像拉小提琴的弓一样,音质音色音量全在右手的工夫。所以我们常说。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练好气息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