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作者: 杨 婷

摘 要:本文探讨在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展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践过程,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新课改;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07-001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1]。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并锻炼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引导者、协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教学。

教学案例在新教材中数量多、作用强,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能转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突破三维教学目标,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价值取向[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各地的教材种类很多,教材中的案例也很多,案例本身不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该是案例所诠释的原理,以及运用案例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展开有重要意义:

1.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对案例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有较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展示一些逼真的案例,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坚定的学习信念。

3.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教与学的统一。

三、运用案例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是精选的经典案例,示范性强,有着显著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程中的典型案例。例如,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内容时,可以利用鲁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三课本案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进行如下的教学:

1.展示课本案例

展示“黄土高原地形图”、“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图作为铺垫,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和黄土高原的范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以便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景之中,为后面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做好准备。案例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在地理案例中,以各类地图这些比较直观形象的资料展示案例,能凸现出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

2.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

根据上面的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叫作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地区有哪些?

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是对上面问题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对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原因的分析。

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和措施有哪些?这一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讨论的空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3.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我校已经实行新课改,学生的座位也发生了变化,班级学生是面对面座的,学生在班级座位的基础上,按照之前分好的小组,一般分成六个小组,小组组长一般是固定的,利用“黄土高原地形图”、“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的窑洞”、“黄土高原开挖的大型露天煤矿”、“修筑在黄土高原沟谷中的淤地坝”、“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等资料图片,每个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组长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教师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思考,从案例讨论中发现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并针对性地运用地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特征与成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4.组织班级进行交流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代表本小组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和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班级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善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5.分析总结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出水土流失的过程、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从总结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加以补充解释。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课教学的首要重任。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 成继龙.新课改理念下“案例教学”的操作方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4):17-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