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新——打造语文世界的精彩

作者: 王菊英

摘 要: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的形象为主体,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而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旦被激发,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需要在“创新”上下足功夫。以下两种情境创新堪称绝妙:虚拟人物、巧妙对话,名著新编、妙趣横生。打造出语文世界的无限精彩!

关键词:情境; 创新; 打造;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26-002

古语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说任何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但是需要教师的培养和造就。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教师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层面,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学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或者是读了一辈子书的“两脚书橱”;如果有善于“播火”的教师,那么就一定会燃起学生求知的圣火,让学生获得智慧与聪明的硕果。“播火”的技巧很多,创设情境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所谓创设情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的形象为主体,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原国家教委督学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创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教师们也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与研究。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创设情境更需要不断地创新,方能激发学生热切的求知欲望,系住那一颗颗火热的求知心。创设情境该如何创新才能真正激起学生兴趣,叩开学生的心扉呢?

案例一:虚拟人物,巧妙对话

2008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刚刚落下帷幕,常州市翠竹中学薛韬老师的《热爱生命》一举夺魁。这堂课的教学,究竟出彩在何处呢?PPT设计非常简单,仅仅几张幻灯片而已。看似没彩头,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堂课的情境创设颇有新意。

一、融入故事

导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热爱生命》就是讲述一个淘金者在归途中九死一生的故事。

检查预习: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淘金者在归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回答。明确:背叛、饥饿、包袱、野兽、环境、伤病

二、直面困难

创设情境,虚拟主人公的弟弟杰克。学生任选一种困难,在文中搜索并处理有关这种困难的信息,用主人公的口吻向杰克具体描述,劝说杰克不要去冒险。

三、硬汉精神

学生根据主人公战胜困难的具体内容,说说主人公具有怎样的“硬汉精神”。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向杰克说说硬汉精神的内涵。

四、生命锦囊

请你根据对“硬汉精神”和“热爱生命”的主题的理解,猜想主人公给杰克的锦囊的内容。

点评:本篇课文长达五千字,薛韬老师采用长文短教之法,一堂课就从容地完成教学任务。尤其这堂课的情境创新堪称精妙,他虚拟了主人公的弟弟杰克,行将奔赴淘金地,前来向哥哥道别,哥哥极力劝弟弟打消念头,取消行动。这样的情境似一根无形的线,巧妙地串起淘金路上的困难、克服困难的硬汉精神、奉送生命锦囊三颗闪亮的珠子,不露痕迹,却轻轻地激起了学生兴趣,悄悄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畅所欲言,精彩发言一个接一个,难怪能赢得满堂彩!虚拟的弟弟,巧妙的对话,创设情境之“新”确实技压群雄!

案例二:名著新编,妙趣横生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冯育红老师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一课教学时,充分运用这一技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变得格外生动,不能不让人赞叹情境创新之妙。

一、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初一的时候学习了名著《西游记》,今天老师来编个《新西游记》,大家有兴趣和我一起去看看吗?

二、悟空说怪:话说端午节这天,《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西行来到了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骄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四周渺无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唐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可是跑了半天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气得破口大骂。

唐僧只觉得两眼冒金星,一不小心从坡上滚了下去,顿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以为出现了妖怪魔鬼,把他吓得半死,大叫“悟空!”

问题1、阅读课文,结合课文请你说说故事中的他们遇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这时悟空赶来了,“神通广大”的悟空一边扶起受惊的师傅,一边安慰气急败坏的八戒,向他们解释了这些现象。

问题2、假设你是“神通广大”的悟空,请你任选一个现象,对大家进行解释。(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选取课文有效信息,加工处理,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

三、唐僧写怪:唐僧听了慈悲之心又起,他想为了方便后人,决定把今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写入他的《新大唐西域记》中,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把这些情况写得既让后人看得懂,又能吸引人。

问题3、请你以课文为依据,教教唐僧怎样在他的文章中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事理说明文的一般写作特点:1、由现象到本质。2、语言准确、生动。

四、见怪不怪:师徒四人沿着山坡向上爬,这时沙僧又发现了一泓清泉,形状像弯月,泉水清澈透明,八戒闻之,笑道:“沙师弟,你和我一样,看花眼了。”沙僧不信走过去细看,果真有水,他兴奋地捧起水刚想往嘴里送,被悟空断喝了一声。“神通广大”的悟空也不知其故,只好喊出了土地神,土地神给他们讲了事情的原委。

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仿照课文介绍沙漠奇怪现象的方法,写一个说明文片断介绍月牙泉。(要求:1.选取资料中的关键信息。2.字数150字左右。3.语言准确、生动。)

(资料链接:1、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月牙泉本身的地质结构、低洼地的地形条件和高定位的区域性地下水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上世纪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这种较高水位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长期不干的基本保证。

2、据考证,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学生练笔后交流,评价。

点评:本教案设计者冯老师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情境,结合文本内容,大胆对《西游记》进行仿写,自始至终让同学带着浓厚的兴趣跟着唐僧师徒去“取经”:“悟空说怪”环节注重让学生兴奋地去整体感知原本乏味的说明文;“唐僧写怪”又注重让学生去细读课文,解决课堂重点,在实践中明确事理性说明文的特点;“见怪不怪”让同学充当《西游记》中经常出现的土地神,消化课堂重点,用仿写进行知识迁移,化书本知识为自己所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真地反复消化文本,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冯老师巧借名著《西游记》新编故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轻轻松松就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可见,即使是乏味的说明文,如果老师能切合学情,在情境创设上大胆创新,也能吸引学生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两个案例,两种情境创新,启迪我们: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情境创新必然棋高一着——不露痕迹,巧妙地把教学内容镶嵌其间,使课堂教学流畅、有节奏、富有韵致。如果一堂课情境创设新颖、独特,必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牢锁住学生的求知之心。而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旦被激发,课堂教学就容易风生水起,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情境创设需在“新”上狠下功夫,方能打造出语文世界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常州市翠竹中学薛韬老师的《热爱生命》教学案例

[2]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冯育红老师设计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案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