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学政治教学问题的思考

作者: 何惠清

摘 要:加强农村政治课程的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已经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农村中学政治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受到社会环境、现行人才选拔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通过整合教育力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政治教学体系,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等手段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政治教学工作,为社会造就合格人才。

关键词:农村; 政治教学; 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52-001

思想政治是一门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内优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综合性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政治教学诸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处于社会主义新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政治教学工作,都会在思想和实践上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近几年农村政治教学所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政治教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党还是国家都是十分重视政治教学工作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政治教学,尤其是农村政治教学的研究、探讨和深化。

近年来,农村政治教学工作也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投入,地区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农村中学政治教学已经有原来的“贫困凋敝”转变成为农村的发展“新潜力”。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全社会、全农村正在逐渐形成强化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氛围,为学校中学政治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盾和良好的环境。

二、中学政治教学,特别是农村的政治教学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及分析

1.整个社会环境对于政治教学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农村适龄儿童的学习环境是远远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的,而且在某些方面,社会大环境对于中学政治教学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2.家庭环境对于政治教学的不利影响

对于中学政治教学,由于生源的短缺,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政治教育的进程,是农村的中学政治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才能发挥,缺乏对于政治教学的热爱和激情,再就会无心于至少是花较少的心思去钻研本门课程的深入问题。这样只能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中学的政治教学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3.农村政治教学师资力量的负累影响

中学政治教学的教师队伍,是直接影响教学成果,直接接触受教育者的人群,教师素质的严谨性和对于学识的准确把握,将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4.中学政治教学方法缺乏系统和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学的对象是在校青少年,他们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层次性、可塑性。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开放的道德、取向多样性,求真务实,追求实惠,偏向于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独立意识增强而独立能力又滞后。如何把握住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与发展俱进,积极寻求最佳教育途径,多年以来,农村学校大都还处于探索之中。

5.农村政治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课程改革的困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但是,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没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专项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的杂费又非常低,导致很多学校也没有经费投入到课程改革实验中去,给课改实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三、关于政治教学中突显问题的解决及思考

1.建立适合农村地区的政治教学体系,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十六届五中全会后,“自主创新”被提上了新的高度与日程。政治教育教学阵地亦当“常创常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强调的更多的是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问题,谈的是教育教学形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进行结构调整

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进行学科结构调整,才能使政治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加强政治教学的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学校主动配合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师业务素质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育科研应围绕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3.充分发挥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的辐射作用

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一般都具有规模较大,学校的实验、信息技术教育等设备设施比较完善,优秀教师人数较多,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强,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等优点,还有学生人数多等特点。

4.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评估体系

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鉴定诊断、调节选拔等功能,反馈效果,及时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优化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优化整合社会力量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将政治教学进行得好,进行得优秀,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刘尧.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3]李水山.以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指导农村教育[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4,(2)

[4]陈海东,宋军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适用的农村教育——访中国广告协会杨培青女士[J].基础教育参考,200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