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策略

作者: 许 雯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69-001

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我认为需要讲究一下教学策略问题,以期找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钥匙”。

一、目标让学生明确

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结构,合理地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使学生学有所依。如教学《荷花》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荷花的美以及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问题让学生提出

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全程,教师应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剪枝的学问》一文时,出示课题后,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问: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教师便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调整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

三、讲解让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讲解方法,到讲台上讲课,学生讲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讲自己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如《莫高窟》一课,初读课文后,由学生们自行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由四名“导游”到讲台上来介绍“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四处风景区。这样,学生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特别重视学生的读、思、讲的结合。“读而不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机械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不断发展能力。

四、疑难让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就是引导学生对“学得”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此时的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前要先让学生把问题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主要有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协作式、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竞争搭建舞台。在这舞台上使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单一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相结合。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做到敢于补充修正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语言,如“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这样回答全面吗?为什么?”“对他的理解你有什么看法?”这样把学生推进讨论的“旋涡”里。讨论中,教师一要态度平等,偏爱差生;二要发现多种结论,尤其是与教师自己备课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三要引导学生逐层深化,珍惜时间,不说废话。讨论过后,教师要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提高、系统归纳。

教师要灵活应用“三论”(讨论、争论、辩论)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有些问题教师要抓信要害,来个小题大做,组织学生争论甚至辩论,激发他们的主体探索精神,使他们大胆争辩、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争辩中激活思路、语言、知识,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

五、内容让学生选择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学生主体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段或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

如教学《九寨沟》第四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生活在九寨沟的动物们,之后提问:“在这些珍稀动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或金丝猴、或羚羊、或大熊猫、或小熊猫),并找出相应的段、句子,通过反复朗读,说说它的特点。学生还找来图片及相关资料进行讲解。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总是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

六、学法让学生总结

“学会”是前提,“会学”是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责任把学生主动探求所获取的肤浅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主动提炼升华为抽象的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不断总结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思路,水到渠成而总结出便于操作的学法。

学法总结后,要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迁移运用,反复训练,使之形成技能技巧,内化为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七、评价让学生操作

学一篇课文,教学目标达成以后,教师应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回顾一节课所明确的重点、突破的难点、掌握的要点。特别应让学生对照“自主学习”的要求,评价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使以后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使我们在教学生涯中又迈开了新的一步。我坚信,只要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潜心地钻研教材,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