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 张菊萍

摘 要:把网络平台与校本教研有效链接,搭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教师可在此发布自己的教学困惑及成功亮点,或寻找同伴互助,或共享教育智慧。在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教学理念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升腾。教师在此过程中调动着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成长。

关键词:网络; 教研; 互动;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134-002

我园把网络平台与校本教研有效链接,搭建了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一、网络校本教研,平等又民主,更具实效性

传统的教研虽然会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但稍纵即逝,不易形成观点;有时还会因为面子和权威意识,使教育研讨活动陷入僵局而难以深入。

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上,教师通过文字来提炼观点、形成思想,把一些不准确、模糊、肤浅的表述与思考变得较准确、较清晰、较深刻。而网络的虚拟空间,使得教研氛围民主、平等、创新、合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使得研讨更深刻、更具实效性。

我园依托网络开展校本教研。在工作中,教师们有了困惑,上网求助;有了收获,在网坛上共享,有了冲突可激烈争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或视频材料放在网上供大家评头论足,寻求同伴的互助,一个幼儿园近百位教师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大“教研组”。

1.“网上教学评课”的时空拓展

赏析名家风采,采所长。对于省内外名教师的优秀教学,能够到现场听课的老师人数较少,怎样让全园的老师都能观摩到名教师的课,分享他们的教学风采。我们每次外出听课的老师都带上摄象机,将活动拍录下来。将名教师上课的视频放在幼儿园的内网论坛上,园部发帖,所有的老师都能上去阅览,并围绕名教师的课,纷纷赏析回帖,相互交流,从名教师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法自己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至用,哪些教学理念能值得借鉴。

评析自家不足,采建议。普通教师的实验课视频、青年教师的一课三上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相关内容发至论坛,其他老师针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实际上课过程等情况回帖进行网上评课,提建议。不仅听课教师可以参与,没有听课的教师也同样能参与进来,并有话可说,这样的评课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一般听完公开课之后,教师集中交流研讨的时间很少,有时因为参与的人多,只能几个人发言,而“网上学课、评课”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平台。

2.“网上方案研析”的互动设计

“网上方案研析”是以具体的活动方案为载体,通过发帖、读帖,实现交流、研讨、互助、反思。园部、学科组都可以主持网上方案研析。

如:语言活动《小熊住山洞》一课,语言组首先发出课题和要求,请大家设计教学方案,教师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大家互评,选出设计较为理想的方案两个;由其设计者在参阅大家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并第一次授课;之后,上课者发布课后的教学反思,其他参与听课的老师通过网络发出意见;结合大家的建议,上课者再次修改教学设计,上第二次研究课,在网上开展讨论。遵循“教学设计-上课-反思研讨-调整设计”的原则。使得每一次出现的问题都成为了研讨的热点,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和克服,而且通过比较,大家相互学到了很多方法和策略;也知道同一个故事题材,目标的定位不同,有许多不同的上法,所教幼儿年龄的不同,虽然是同一故事,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大大提高了老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其中大班语言《小熊住山洞》教学活动方案在《教育导刊》上发表,小班综合活动《小熊住山洞》在全市公开教学展示。

通过“网上方案研析”使得学科领域教学研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二、网络发布活动,互助又共享,更具实用性

幼教教研不同与中小学的教研,不仅仅是教学课,它还包含着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我们充分利用园内骨干教师的优秀的资源,通过“差异引领”发挥好园内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给她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引领全校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我园通过“群英荟萃”开展了如下几种园本“网络发布活动”:

1.“点子冲浪会”帮助更快捷

冲浪会的活动宗旨是实实在在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方面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那样教师在网络沙龙中的收获会更多,冲浪会的功能也能得到提升。由教师轮流摆出自己遇到的困惑自己发帖,其他教师回帖一起为他出谋划策,用自己的生动案例为他人解决难题,如“假如是我,我会……处理这件事情。”它能围绕问题或困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了教师的发散性思维水平、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被选中的回帖教师会有奖励,该栏目受到了我园一线教师的欢迎。

2.“亮点发布会” 引领更前沿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策略,我们提倡教师把好的内容、好的方法以新闻的形式在网络进行发布,发布的对象是我园全体教工,包括自己,如: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同事中的感人举动等,可以是某一环节的一种做法、可以是一个创新的教具、也可以是具有性前瞻性的理论书籍推荐等,这些信息来自各种渠道中。发布者要利用图片和文字说明,来介绍自己的推荐意图。

如:程海燕老师的亮点发布:

我班的餐前菜谱播报形式,丰富多样受欢迎

2.1儿歌法:如:小黄瓜,细又长,全身穿着绿衣裳,能做菜,能做汤,大家快来尝一尝。……

形象有趣又利于记忆的儿歌不仅让幼儿深感兴趣,也在无形中了解了很多菜的营养。

2.2猜谜法:“今天我们吃什么呢,它就藏在一个谜语里。”这是我们的播报菜谱小主持麟麟在问小朋友呢。

谜语播报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倾听—猜测—感受成功—品尝中喜爱吃上了各种菜肴,成为深受幼儿喜爱的播报形式。

2.3知识竞赛法:通过“点子发布会”将好的经验、有创意的做法和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书籍介绍给大家,达到交流分享的目的,增强了教研工作的引领性,营造了教研的互学氛围。

3.“故事分享会” 平台更广阔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中央台的一个经典栏目,因为它贴近大家的生活,很快就热了起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好故事,把它拿出来发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很能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加之故事会的形式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耐看性,因此也很快受到了教师的欢迎。教师轮流讲述故事后,由大家谈谈自己的收获看法,由骨干教师加以点评,把教师在故事中好的细节行为、语言放大,作为经验推广,对于教师间互帮互学很有好处。

如:陆蕴芸的教育故事:一次摔跤比赛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又在打人了”……早上来园活动时,突然传来了一声声急促的叫声。循声望去,只看见一个孩子正举着拳头学着电视剧里的勇士那样朝另一个小朋友挥去,听见孩子们这么一喊,连忙放下“武器”。——他就是杨浩然,是我们班中最调皮也是最令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个孩子。

我当时很生气,正想教训他几句,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这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杨浩然,我们以前批评得也不少,可就是没什么效果,一味的批评似乎已产生消极的作用,对于老师的批评,杨浩然已经当作了耳边风。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引导这孩子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呢?于是,在那天的户外活动,我特意设计了以下的情景。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特意来举行一次摔跤比赛,看哪个小朋友力气大,能得第一名。”小朋友们都很兴奋,因为以前他们只在电视里看过摔跤比赛,在幼儿园里摔跤是不被允许的,没想到今天老师会让他们来举行摔跤比赛。在讲完比赛规则之后,比赛就正式开始了。好几个小朋友都上来比赛,后来,杨浩然也来了,结果他很轻松地一连把几个小朋友都摔倒了,小朋友们公认他就是我们班里的大力士。这时的他显得有点洋洋自得,一副非常了不起的神情看着大家,意思就好像他是班中的大英雄一样。就在他很得意的时候,我说:“让宗老师和杨浩然比赛怎么样?”孩子们都拍起了小手,连声叫“好”。于是宗老师和杨浩然摔起跤来。不管他力气怎么大,可他哪是老师的对手,宗老师三下两下就把他给摔倒了。“宗老师赢了!宗老师赢了!”孩子们齐声欢呼起来。而这时的杨浩然呢,一副很不服输的表情。我又说:“杨浩然,要不和宗老师再比一次吧。”他满口答应了。而这一次宗老师一下子就把他摔倒在地。杨浩然一脸的沮丧相,低着头,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我看时机已到,就对小朋友们说:“杨浩然和小朋友摔跤比赛,他是得了第一名,他真了不起,可跟老师比,他却输了。但老师如果和别人比,也会输的,因为比老师力气大的人可多着呢。如果有了大力气能帮助小朋友做好事,不欺负小朋友,那他肯定是个文明的、有爱心的大力士,这样的人谁见了都喜欢。”接着我又鼓励了杨浩然,“你的力气是很大,但不能欺负小朋友,宗老师比你力气大得多,可你有没有看到宗老师打过人呀?以后可不能这样子了。”他点点头,一脸的惭愧。

经过那次比赛,杨浩然的确进步了许多,尽管有时仍控制不住自己,但好几次都把举在空中的拳头放下了。如果那次我是以粗暴的态度去教训他几句的话,我知道,他当时可能会认错,但是也很有可能在几分钟后或者在我的一个转身他就忘记了我批评他的话,继续去调皮捣蛋了。现在想来,我那次做出的决定还是挺正确的。

【评析】班级中总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似乎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总能给和谐的一日活动来点意料不到的小插曲,给老师和小朋友制造着“麻烦”。而这些孩子的教育一般很费劲,他们与表扬无缘,对批评又无动于衷。借用事实来说话,让他自己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深化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反思,最后产生自我控制,促进与他人的和谐,对于调皮孩子的教育特别适用。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陆老师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当他发现一种教育方法对一个孩子已起不了作用的时候,她会灵活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评析人:许丽萍)

利用网络进行校本教研,常来常往、你来我网,让活动真正地“活”起来,促教师专业成长更迅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