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乒乓球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者: 王世全摘要:鉴于当前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缺乏生动性、实战性等弊端,乒乓球课的教学中应根据乒乓球运动技能的基本特点、乒乓球技术教学的一般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教学方法; 乒乓球; 技术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57-001
乒乓球普修课在高中院校虽然不是主干课程,但它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乒乓球运动的健身和娱乐价值不断得到认识。尤其是乒乓球的“国球”魅力和对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优越性,使它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迫切需要更多的乒乓球技术指导人员。下面谈一下它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基础教学
乒乓球技术较为复杂,技术动作较为细腻,手感要求较高。在打法上可归纳为:推、打、弹、拉、拨、搓、削、挑、滑、抹等几种技术。教学重点是推挡、搓球、攻球,难点是拉球。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解决好重点和难点问题,其他技术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1推挡教学方法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应学习挡球,在基本熟悉球的性能和掌握了击球动作的手法之后,再学习推挡球,然后进一步变换推球的力量和旋转,练习减力挡、加力推、推下旋等技术。
1.2搓球教学方法
首先应学习反手搓球,再学正手搓球。先练习慢搓,再练习快搓,再学习搓转与不转的球。
1.3攻球教学方法
学习攻球技术应先从正手攻球开始,初学者正手攻高点刚下降的球比较稳定,容易掌握动作。初步掌握动作后,再练习正手快抽。
1.4.拉球教学方法
拉球是一种较复杂的技术,是乒乓球主要得分手段。学习这种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攻球技术基础,尤其要掌握好正手拉抽,否则容易破坏原有的击球动作。可先练习拉加转弧圈球,再练习拉前冲弧圈球,然后再练习拉侧旋弧圈球。上述技术是乒乓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阶段教学
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乒乓球技术。在初学阶段,强调节奏感,减少盲目性,强调视、听、动的结合。讲解和示范时,结合击球发出的“乒、乓”声音节奏,来提示学生掌握击球的时间。
2.1 初学阶段
学生在初学阶段直观感觉多,模仿能力强,练球兴趣高。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正确的示范、精练的讲解及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初学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表象及概念。但在这一阶段,初学者对乒乓球运行时的时间空间感差,对球的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等都不能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容易出现击球不稳定、移动失重心、动作不协调等现象。
2.2 改进提高阶段
这一时期学生的动作技术不稳定是一种共同的、普遍的现象。情绪也会随着技术水平的升降而波动。当技术水平上升时,心理状态表现出兴奋、喜悦,练球热情高,对自己充满信心。当技术水平下降时,一切消极情绪就马上表现出来,灰心丧气,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当情绪高涨时,应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当情绪低落时,就应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2.3 熟练巩固阶段
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建立起协调巩固的动力定型,动作可以在较少意识控制下进行,手上的感觉特别强,照顾范围也很大。技术熟练的学生打球的节奏很强,击球的时间掌握得很好,动作协调、省力,能给人一种动作优美、轻松自如的感受。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乒乓球教学中对学员进行身体素质、基础知识、技术和战术的教学中,除固有的常规教学法外,还应有综合性的多样化教法。鉴于当前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缺乏生动性、实战性等弊端,在乒乓球课的教学中应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3.1多媒体教学法
是指采用投影仪、幻灯片、录像、电脑等电教媒体的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放映在学员面前,这样就增加了感官刺激,如图像、色彩等,可将输出的信息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让学员清晰地看到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全部过程,促进学员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3.2提问启发式教学法
是指教员根据乒乓球技术的特点和使用规则,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提出问题。在学员对乒乓球运动的认识的整个过程当中,应让学员开动脑筋进行不断地探讨、思索,以提高学员理解问题的能力。
3.3心理训练教学法
是指运用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让学员通过回想和默念,对技战术动作在意识中产生表象作用的教学方法。学员实战水平的提高与动作表象的形成有关,而这些表象的建立,不仅需要多次的练习和体验,而且需要更多的“想象”。“想”是一个刺激源,它可以引起人体机能的相应变化,强化技术动作的正确性,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情绪充分发挥技术、战术的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战术方法,使其具备中等以上学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中小型乒乓球竞赛和担任临场裁判的能力。因此,在乒乓球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依据体育教学理论、人体生理学原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规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先进、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生理条件的情况下,有效地学习、掌握乒乓球运动的知识、技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清梅.浅谈乒乓球教学中准备姿势与步法移动的教学方法
[2]余保星.乒乓球双打及其训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3]杨一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