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朱艳秋

摘 要:本文提出中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59-001

新语文课改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占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亲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大门的钥匙,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数星星的孩子绝不会发明地动仪;没有强烈的兴趣,时时刻刻的冥思苦想,泡在浴盆中的科学家不会对浮力产生明悟。可见,兴趣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但大多数中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还缺少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圈子,把眼光投向纷繁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积极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使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融合,个体生活和群体生活和谐统一,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懂得生活的广阔与绚丽。另外,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在写作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且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二、让和谐成为作文创新教学过程的主旋律

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多彩的作文课堂中遨游,从而体验写作的愉悦,享受和谐的美丽,是我作文教学中一直主张的观点。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首先是要平等对话。二是要环节流畅。教学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能否有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是要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安排作文教学实践,探索阅读与写作相伴,应时与应适写作相随。在写作的课型上设置了多种课型。

三、突出培养求异思维,掌握创新写作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势)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总能够从独特的视角来研究问题,即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不能产生与众不同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教师应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提问,激活学生求异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把自己的情感、个性融入物、景,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挖掘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好文章。

四、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获取创新灵感

创新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写作中如能充分运用想象,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我们“看”得更广远、更深细,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耐人寻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现力。高尔基曾说过:“没有想象,一切艺术都是苍白单薄的。”根据心理学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学时期正是学生多梦的季节,最富想象力的阶段,我们何不放飞他们想象力的翅膀,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一是利用图形激发创造想象,可向学生提供单一或一组图形,启发学生想象,如出示一个长方形,学生有的把它想象成花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台收录机,使他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象成麦田,使他有了生命;有的把它想象成足球场,使它有了激烈的竞争。二是提供词语编故事(注意词义在意义上的互相联系,便于学生凭借词语扩散思维,合理想象)。三是借助课文中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四是进行纯想象作文训练,如:未来生活的想象、童话式想象作文、科幻作文等。

五、创新作文教学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作文的发展,多些鼓励,多些具体,多一些衡量尺度。评价可以从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和个性创意等方面进行,采用生生互评、自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优推先,促进学生作文发展。一是学生互评与自评。文从改中出,传统的作文批改,常常是教师“精批细改”,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工作量大,苦不堪言且效率低下;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只能一塞了之,造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学生批改作文比老师更认真仔细,并且学生对其他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老师的批语,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首先,教师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其次是教师再评。在学生自评或互评过程中,学生对此方法很有兴趣,但出现了学生不敢动手修改,无从入手修改,把握尺度难以确定等问题;但只要教师在指导中逐步归纳问题,教学生逐步掌握方法,就会使得批改有序,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作文要求的认识,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很多,相信如果教师转变观念,坚持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鲜活而富有张力的作文。

参考文献:

[1]田征主编.《初中话题作文创新思路开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叶圣陶著.《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出版.

[3]黄建成,袁立庠主编.《中学作文教学法》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