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技校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作者: 杨会明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技校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各类技校学生的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中举足轻重。

关键词:技校; 思想政治教育课;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106-002

由于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满堂灌,偏重于单纯的道德说教,因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些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这门课程。改变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技校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一、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趣味性,是指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知识的趣味性会给受教育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同时,还会激发受教者的求知欲。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趣味性与严肃性会产生一定的矛盾。我认为,趣味性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而严肃性是所传授知识的思想性原则,两者之间并无冲突。相反,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以往教学过程中呆板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

首先,它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要熟记于心,并能灵活运用,在授课中能与学生相互交流,随时掌握学生们的兴奋点。

其次,还要进行一些教研活动,广泛阅读书报杂志,扩大信息量。因为现在的学生不同以往,接受能力强,他们通过先进的网络了解了很多东西,甚至有的学生知识面比老师还宽。如果仅就教材而讲教材,那就会窒息授课的灵感,就事论事,缺少新鲜感,走了照本宣科的老路子,从而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平时我比较注意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如《北京青年报》《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杂志都是我每期必读的,课余时间也上网了解一些新的东西,其中的很多观点、实例经我归纳总结,用在教学中,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

第三,在教学中以实例论证观点,是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思想教育的有效教学手段。比如在讲“分析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形式所迷惑”时,我举了一个“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在养猴人与猴子的斗智中加深了对以上道理的理解;在讲“世界是一个联系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时,我举了一个“相克相生的谋略”故事,让学生知道,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联系中,如果割断这种联系,就会受到惩罚;在讲“事物发展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时,我举了“黄公嫁女”的故事,使学生明白谦虚是一种美德,做人应当谦虚。但是,谦虚并不等于可以不实事求是,把自己说得越低越好,俗话说: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虚伪的东西会使人产生反感。同学们听后,不仅被故事内容所吸引,也从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四,在授课中,教师要注意语言艺术。我认为,授课语言不等同于书面语言,也不等同于生活语言,它的语言风格介于两者之间,应该生动、准确、风趣,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比如在解释学生提出的“学习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时,我说:“很多人都说学习哲学没有用,其实它却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关键在于掌握使用它的方法。”在这里我用“钥匙”比喻哲学,既鲜明生动,又便于学生理解。接着我又启示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第五,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要能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什么,以培养和满足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需要,同时作为教师要明确这种需要也包括多方面内容。首先,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建立在头脑中有丰富感性材料基础上的,完全陌生的事物,很难使学生感兴趣。比如,当学生在电视上看到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展开激烈的总统竞选时,就会对总统共和制政体、这种政体特点、有哪些代表国家等内容感兴趣,通过学习讨论而易于把握。其次,讲述理论知识要具备有用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技校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已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们希望成才,希望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政治课应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本领,觉得学习有用。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切教育是无效的。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整体功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有待于学生自身努力。而现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了教学的“附庸”。课堂教学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练”。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配角”,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极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或者“观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被忽视,教师“启”与“引”的功能被淡化。其结果是教师把书“教死”了,学生也只能“读死书”。政治课教学缺乏了生机和活力,质量也就更谈不上了。要改变这种状况,第一要把课堂“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同时把“主人”的权利和义务也真正交付给学生,教师退居“幕后”当好“导演”,做好指导工作。第二是讲究方法即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要尽快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内容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艺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并注重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层层深入,做到理论分析和实践中事例相结合,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讲即主导作用,当然这种讲并不等于注入式“一言堂”。相反,教师的讲授能起到说明、理解、强调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深奥的概念、原理,必须通过老师的讲学生才能深刻领会。例如哲学上的“物质”“矛盾”等概念,《政治常识》中的“政治的科学含义”“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设置”等。只不过讲授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讲在点子上,打动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的情绪。语言简洁明快,讲述、讲读、讲解等方法穿插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并能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三、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的灵感只有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才能诞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中努力建立一个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好地让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勇于发表独立见解,逐渐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空间,以新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促使学生时刻处于激趣和释疑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不断敲打,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次,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留下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置问,给学生留下悬念,甚至布设层层思维障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进而循着教师点拨的思维通道,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善于自始至终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导字上下工夫,尽可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奋其里”、“自致其知”,使教学内容纵向延伸。此外,还可以运用多种形象教学手段,如幻灯、漫画、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变抽象的理论说教为直观的形象教学,学生从感性入手,在理性积极思维,就能提高学习兴趣,收到实效,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实效

所谓实效,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有用性,让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实效性应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否则,课堂教学内容再精彩,也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易近人,与学生们平等交流、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在思想上有认同感,产生共鸣。

我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努力从现实实际出发,集中阐释与学生们的成长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我校是技术学校,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学生上技校的短期目标就是能学到一些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毕业后希望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针对学生这种心理,我在教学中尽量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去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形势,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解释,我把空泛的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不断变革,加强自身整体素质,提高抵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提高技校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是政治教师所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探讨,尊重教学规律,就能改进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思想政治课像块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