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导读与书评刍议
作者: 张 炜摘 要:导读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它包括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使用图书目录、利用工具书以及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书评是阅读指导的主要内容,图书馆要经常开展书评工作,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辅导工作几乎贯穿图书馆的全部流通服务过程之中,每一个图书馆员都有责任向读者推荐好书,指导读者利用书目查检书刊。
关键词:读者工作; 导读; 书评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147-002
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它是为读者特设的一种学习环境。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广泛接触、沟通和交流所创造的和谐氛围,推进了文化建设。当今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名言是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如果馆员自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就会影响到读者,使他(她)们在接受图书馆员服务的同时,也会体验到知识的力量而逐渐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导读工作是指通过图书馆员的努力,利用特定的条件与手段来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过程。是图书馆对读者在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直接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它包括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使用图书目录、利用工具书以及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书评是阅读指导的主要内容,图书馆要经常开展书评工作,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辅导工作几乎贯穿图书馆的全部流通服务过程之中,每—个图书馆员都有责任向读者推荐好书,指导读者利用书目查检书刊。
一、导读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对读者应该读什么书这一读书方向问题上的正确导向;②读者如何读书这一方法问题上的科学指导,即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馆藏文献指导读者如何查找和阅读文献的工作。图书馆为读者阅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用高标准来衡量反映图书馆综合水平的导读工作,仍属于薄弱环节。虽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定期更新板报、图书馆网页以及图书活动周等主动向读者以及推荐 有关新书目等,起到了一定的导读作用,但从总体上说,导读工作尚未摆脱被动状态,尤其在引导学生阅读上尚未掌握主动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一方面馆藏中有价值的文献并没有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读者所利用,另一方面学生读者因为对馆藏缺乏了解而借阅愿望得不到满足。因此加强导读工作,使图书馆藏书充分发挥潜力,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二、巧用“劝导性导读”法,让读者读到好书
所谓“劝导性导读”,是指采用理性的阐述、事实的提供以及富有感染作用的论证等手段来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导读形式。它是指令性导读法、影响性导读法中的一种较中立、带情感色彩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矫正读者选择图书的错误偏向。这对于融洽图书馆员与青年读者的关系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可代替、不可超越的作用。比如“爱情”问题,是大学生比较敏感、认识模糊的。鉴于第一线的馆员与其服务对象的平均文化水平普遍不相适应的现状,对这问题的规范化解释是不尽相同的。当借阅中遇到这类图书的单个读者需求时,图书馆员可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文学等分编类目中着手考虑,进而从写作手法、表现主题、论述角度等不同层次上去选择、比较,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的“趣味性”推荐。如《大学生的恋爱观》《当代名人谈爱情、婚姻、家庭》等,据分类号和内容可知是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兼具的好书,推荐成功的话,能帮助读者从各方面科学地审视爱情的本质问题,在大学生活里正确对待自己,处理好专业课和业余欣赏的阅读选择问题。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图书馆员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平易近人、语言规范的形象,牢记服务的宗旨,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严格区分消遣需要与专题研究需要的推荐范畴。对于目的不明、为调剂情绪而索借欣赏性图书的读者,应根据读者的年龄、性别、性格以及欣赏水平的高低、时间的多寡等多种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暗示读者应该学好专业课,克服盲目性,对于文科毕业班为写毕业论文需要的读者则另当别论。其次是努力推荐“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好书。如栗斯编著的《唐诗故事》《唐诗故事续集》,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深受文、理科各系学生读者的欢迎。
三、坚持“指令性导读”法,使读者读活书
“指令性导读”是指以制度、守则等指令性的社会约束手段,促使读者改变读书态度,调节阅读行为的另一种导读形式。众所周知,大学生思维敏捷、社会阅历浅以及思想波动性大的特点,他们在阅读中的猎奇、从众心理往往导致阅读中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近几年兴起的尼采热、叔本华热、弗洛伊德热、三毛热、琼瑶热、岑凯伦热、席慕蓉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热,在文艺欣赏中出现盲目崇拜,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不良倾向。最好的方法是解释和引导相互兼顾,掌握图书内容,做出合理评价,使读者受到健康向上的思想启迪。
四、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独特功效,一本好书,不但能给人知识营养,还如同良师益友,给人注入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通过图书馆员的导读把一本本佳作,如《爱弥儿》《爱的教育》等,一本本传记如《富兰克林传》《周恩来传》等传递到大学生手中,让他们领略巨匠的撼世撼言,深入伟人的心灵世界,使他们在字里行间领略人生的真谛,领悟书中包含的深邃哲理。给一部作品或者一篇文章写评论,不仅是对作者的鼓励,同时也可以引导读者去阅读这部作品。
1.任何评论,不是对别人的话的重复,而应当是新创见、新感悟的笔录。不是对作品炒剩饭,而是发现作品中的精彩处,揭示作品的深意。书评的含义有二重性,既是文字也是行为。书评是在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也是指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和评论的行为。常见的书评模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五种:(1)介绍性书评。这种书评篇幅比较短小,内容主要是简单介绍某种图书的基本内容,常常带有广告色彩。(2)评介性书评。这种书评是在介绍某种图书的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对其特点、风格、主要成就以及缺陷等给子简明扼要的评论,具有一定的导读性质。(3)专业性书评。这种书评是从所评对象的专业角度来写的,其篇幅要相对长一些,对该书内容的评论、分析和挖掘也要深刻,它尤其注重该书在理论方面的得失,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例如评《宝石学》,就只能从专业角度去写。(4)阐发性书评。此种书评比专业性书评更具学术价值,有时它对所评对象中的某一问题继续作深入的探讨,有时它也对所评对象中的某个论点进行反驳,还有时它以所评对象为引子生发开去,大谈某些个人见解。(5)书话。这是一种散文化的书评,它评论书的内容,也评论书的编辑或装帧,更喜欢谈其作者或相关的掌故,篇幅不长,但言之有物,生动活泼,较少拘束,除具备书评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书评服务于读者的基本功能:内容介绍、类型界定、导读荐书。书评作用于读者,首先在于它的信息功能,也就是说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这就要求它把图书的基本内容介绍给读者;其次在于它的中介功能,即让读者在阅读行为实施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以使阅读具有针对性,这又要求它点明图书的精要所在;最后在于它的导读功能,此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读者在阅读时,对所读图书进行价值判断提供参考,二是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这自然就要求它必须准确地反映书的内容,并在众多的出版物中遴选书评的对象。至于书评的具体形式和标准,并没有硬性的规则;只要读者认可你的书评,觉得有用或者有趣都行;没人看的书是失败的书,没人理会的书评一样失败。
3.一篇好的书评应包括以下方面:(1)一个生动的开场白:用一两个简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有关作者的简要信息,如过去的作品、曾获得的荣誉。(2)如果是小说,对情节作简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说,写明写作目的和主题。(3)书评作者对此书优缺点的评论。(4)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式段落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印象。开篇写好开篇段落对书评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其目的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读这篇文章的热切愿望。一般来说,作者姓名和书名应该在第一段中出现,但有时你可能会从书中最重要的观点说起,犹如书评专门评论该书的主题。摘要人们是为了判断是否想读这本书才去看书评的,因此你应让他们对书的内容有所了解。小说的评论可对主要人物作些介绍,但只需简要点出部分情节即可。没有比评论者泄露了小说结局更让作者和准读者更恼火的事了!通常简介小说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节,忽略副情节。在冲突即将解决时,某个人物要作出决定时,或一个主要的活动场景即将开始时,戛然而止。非小说的书评则应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览,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点、观点及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阐述。适当地引用书中原文可使读者产生真实的感受。要寻找那些机智、动人或有力的话语,并对它们产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编辑准许你篇幅拉长,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将引言限制在一两句之内。简要的总结使用有力度的词语,尽量简短地总结你对此书的观点。如果可能,与篇首的评论遥相呼应。
面对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丰富馆藏,他们既有浓厚的兴趣。又表现出盲目和无所适从的心态,图书馆员的馆前指导和导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图书馆员要以“学无止境,博学多闻”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强化知识积累,要热心地做好耐心、细致的讲解、引导和咨询服务,尽快让读者适应借阅环境,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