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抓好煤矿安全生产

作者: 平 霞

摘 要:近年来频发的矿难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了矿难频发的原因,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煤矿安全;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151-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市场供应严重短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小煤矿遍地开花、大煤矿超量生产,直接导致了大小矿难层出不穷。据统计:我国煤炭产量只占世界煤炭产量的35%,而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了全球的80%,频发的矿难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考验着我国煤矿安全体系的有效性。

行业现状及矿难频发的原因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矿难发生的客观条件,而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蛮采蛮干、小矿遍地致使安全保障不足形成了矿难不断的主管因素。其具体情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矿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遍地横生的小煤矿,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安全保障严重不足。全国有23300多座小煤矿,平均年产量不到3万吨,其总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死亡人数却占了三分之二。在2005年全国20.1亿吨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吨安全生产保障不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38%,而事故死亡人数和特大事故发生起数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

二、行业人才匮乏,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在我国煤矿中,专业技术人员相当匮乏,尤其是在小煤矿中,井下工人基本是农民工。据相关调查表明,煤炭生产第一线技术员数量不足安全生产最低要求的半数,其中采掘区技术人员更为短缺,高级技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3%,地方煤炭企业一线采掘工人80%为更换频繁的农民工,乡镇煤矿中工人95%为临时工。

三、官商勾结,经济利益驱使下的蛮采蛮干

在许多矿难中都能够看到官煤勾结的影子,众多的政府官员参股煤矿,甚至是安监官员。在国务院下达撤资令后,仍然有一些地方撤资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的巨大冲动导致了许多干部的错误政绩观,为了代表成绩的经济数字,置中央政策、国家法律于不顾,造成了许多煤矿非法开采,事故频发。

四、法律和安全意识淡薄,非法违规开采现象严重

在一起起频发的矿难中无不折射出矿主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全国煤矿60%的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在已责令关闭或停业整顿但仍违法生产的煤矿,许多的小煤矿致法律法规与不顾,漠视矿工生命蛮采蛮干,成了滋生事故、吞噬生命的黑洞。

五、监管力度不够,渎职失职严重

许多的地方政府只注重经济指标,忽视煤矿安全生产,安监部门和煤监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甚至营私舞弊、渎职失职,监管部门的工作缺陷为煤矿的违法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性能源,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发电量占总电量的80%以上,煤电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而频发的矿难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权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从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一下几点:首先必须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基础,改善井下职工的作业环境,减少环境不安全因素。其次,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树立新的人才观,加强煤炭科学技术及技能的教育,培养更多的行业技术人才,提高煤矿职工的专业素质,真正落实科技兴安、科技兴煤战略。其三,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急需加强工伤保险、其他社会保险和救援体系的建立健全,使发生安全事故后能及时救援,人员受伤后能及时得到治疗和救济。

二、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保证安全生产,促进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大关、停、并、转的力度,淘汰小煤矿,扶持发展一批现代化大型煤矿和煤炭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煤炭企业,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从而大幅度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炭生产秩序和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另一方面,还应该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推进煤炭经济走上集约、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对那些高风险的产业,应该科学规划、慎重上马,同时更要特别注意以发展高风险产业的名义圈占资源,造成新的煤炭资源流失和浪费。

三、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提高煤炭安全领域的科技研发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过于依赖人力开采而导致死亡率过高的重要途径。重点是加强对突发性事故的预测预防技术研究,有效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此要设立专项基金,以大煤矿大企业为主体,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四、深化体制改革,构筑安全氛围,强化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门系统科学,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清除安全生产的各种障碍,树立新的安全观,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安全文化,达到本质型和预防型的安全层次。同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