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析,多一些市井语言
作者: 周 强摘要:市井语言,把深奥的结论大众化、平民化,用最朴实的平民作风和市井的语言解读历史。
关键词:幽默;打比方;做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05-001
学习历史,分析并最终认同史论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对高中生来讲,尤其是没有什么历史观的同学来说,如何消化理解一切散落或隐藏于课文里的史论,就成为了大问题。
我认为教师应该蹲下身,寻求最适合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最贴切的市井语言,把深奥的结论大众化、平民化。亦庄亦谐,直白分析;设身处地,娓娓道来。一言以蔽之,史论是令人信服地总结出来的,决不是武断的裁定。
一、玩幽默,化难为易
《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必修I)
关于罗马法的后世影响,课文是这样叙述的:“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干巴枯燥无力。没有一点阅读能力的同学,往往一眼带过,根本想不到分析思考。
南师附中卢建新老师是这样讲解的:“同学们应该知道拿破仑至死都念念不忘他的最大得意之作吧?对!《拿破仑法典》,又叫《民法典》。那么是不是拿破仑坐在皇室里,召集那些渊博的法学家们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啃手指挠头皮一字一句苦出来的呢?我告诉你们,不是!!他们左手拿笔,右手拿裁剪刀,在罗马法的大部头里偷啊,抄啊,拿剪刀剪啊挖的放到自己的《民法典》里面去了。诸如这般,《民法典》就这样问世了。当然,没有罗马法,拿破仑和他的伙计们该挖鼻子啃手指写到猴年马月啊。其实近代资本主义各国都有抄袭罗马法的直接证据。所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罗马法就是各国资产阶级立法的范本、模板。”
我的理解:1 用“不仅……而且”把罗马法的两大影响串联起来,知识结构不会丢三落四,为下面妙语连珠的分析打开思维的视角。2 有理有据。历史性的结论需要用事实去说话。卢老师用资产阶级的法律或文献作为论据去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不仅让我们知道近代法律不仅从体系框架上沿袭了罗马法,而且从内容上也批判性地继承了罗马法,真正体现了“论从史出”的科学史学观。3 语言通俗、幽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对刚入高中的孩子,卢老师煞费苦心,别出心裁地用顽童戏谑的口吻深入浅出地讲解,所谓的知识难点轻易地被破解,这种办法值得尝试。
二、打比方,事半功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斗地主(必修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本上没有提及初步和正式形成的事件、原因、意义,估计是编书的专家高估了学生初中积累的水平了。但是矛盾学说的应用在考纲中却非掌握不可。
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地主阶级的处置问题。在十年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对地主的态度是打倒。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地主的态度是允许地主的剥削,只不过要减租减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对地主的态度又是打倒。在50年代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对地主的态度是抄底连锅端。
对于矛盾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转化……真的想在课堂上展开论道,历史课可能就变成哲学课了,要么学生欣赏你的博学,要么就拒绝你的喋喋不休。
对于国共合作联手创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打比方。
—个家里面的夫妻吵起架来了,可能还打起来了,甚至还砸起东西来了,天昏地暗,你死我活。诸位同学,请主意,我——个不速之客、趁火打劫的小偷出现了。夫妻怎么办?请选择。
A 继续骂,继续打,继续砸,心无旁骛决心比出输赢。结果:我扛起了他们家的大彩电,翻走了他们家的存折,在劈里啪啦的喧嚣声中满载而归。
B 错愕中惊醒,停止内讧。结果:我被1 10带走了,夫妻俩或者握手言欢,或者喘口气卷起袖管继续比赛输赢。
学生感到很荒唐,很可笑,必定选择了后者的结果,也会得出后者的原因。兄弟阅墙,外御其侮,在外来因素介入后,夫妻矛盾和外来矛盾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抓住学生的兴趣之后,我就要设问不同时期土地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矛盾转化论,这种所谓的哲学问题,学生没有一个不会回答的。
三、作比较,水落石出
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历史的很多事件,沉迷其中往往不知所云,但是把历史按照时期、对象、性质、内容等一一比较后,就会发现,科学性的历史结论就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
复习这类知识的时候,我还是通过比较来解读概念。我立下了一个论点,让学生批驳:人民公社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落后的制度。
学生很困惑。人民公社好在哪里?三年经济困难的元凶之一啊。
我尝试用马克思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去解读,消除贫富差距,是人类社会的追求,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就是要同吃同住。如果我们哪个人真的成为老不死的妖精,赶上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趟儿,组织形式肯定就是人民公社。毛泽东设计的底层组织形式本身没有错。
随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在50年代就错了?讨论后,我们得出了结论,人民公社这样的生产关系的存在,需要强大的生产力作为基础。而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显然它虽然好,但是来早了,或者说我们的领导人急于冒进。把未来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强加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注定了悲剧的产生。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把它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做了比较。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着实可恶。把它和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农场化机械化做了比较,落后性就不言而喻。
随后,经过讨论,学生们一起订正了我的观点:人民公社是一个超前的好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个适时的落后制度。
总的来说,对待历史,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任务不是记住历史,而是要读懂历史,感悟历史,掌握透过历史的现象,抓住解决问题的规律与技巧,学会理性的学习。既然考试可以貌似游离于课本之外,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可以不落窠臼,用最朴实的平民作风和市井的语言解读历史呢?亦庄亦谐,直白分析,的确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