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育人功能

作者: 赵国伟

摘要:“所谓文化,文就是真善美,化就是潜移化”。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营造一种真善美的氛围,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散发真善美的气息,时时刻刻暗示、感染、熏陶、净化校园里每个人的心灵。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高品住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持之以恒、长久不懈地建设校园环境,才能创造、积淀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才能提升学校育人功能,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为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关键词:教育;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19-001

一、以物质为基础,改善办学条件

“环境造就人”。优美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独有的形象和魅力向人们持久地潜在地灌输着某种思想、某种规范、价值标准和审美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物质文化能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陶冶情操、启迪思维、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能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引导着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校园物质文化,我们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崇尚自然美观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大力投资硬件设施。校园建筑布局合理,学习区、活动区、生活区相互独立,校园环境布置讲究教育性、艺术性,校园内有草坪假山、路灯大道、庭院音箱,春夏秋冬四季花香,午间课后乐声悠扬。校园绿化要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像我校的小公园,花木繁盛、四季葱茏、品种丰富、绿化带形态各异,色彩缤纷,其中点缀的文化石,不仅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氛围,成为隐性教育资源,而且使学校透露出了大自然的气息,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思维。

2 追求文化传承

人文景观的建设会对全体教师产生深远的文化熏陶。我校征集了“最喜爱的语言”点缀在校园各处;学校定期更换一些重要部位的牌匾、横幅;走廊过道挂满精心挑选的“名言警句”、“科学家画像”等。

和谐致美、健康高雅的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为师生创造一方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师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蓝天,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

二、以制度为保障,实行科学管理

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呼唤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与管理是互为表里的。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要求就会空泛无力。优美校园环境的形成和存在,离不开管理制度的约束。实践证明,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它对师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和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1 努力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要主张“规范而自主”。

2 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教师丰富的治学经验和学识修养、磁性的人格亲和力,对孩子来讲,无不是一部无言的教科书。因此在构建学习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学习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注重个性化培养。通过为全体教师创造发展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工作,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保证自身主动发展,并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全面发展。我们根据教师的不同基础和不同目标实施分层次的培养,尽量做到“量体裁衣”“因人施培”,从而达到“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在中青年教师中实施“五年奋飞计划”,开展评优课活动、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长教师等评选,竞赛和评比的主题、内容和方式做到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以不断促进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在中老年教师中开展新课程培训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他们实施新课程的水平。积极开展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研修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自我成长。每年,学校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都有几十篇获奖或发表。

3 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管理

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方式。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校园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例如: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班级一日常规的检查评比、食堂餐桌卫生检查、学生乘车安全检查等,还有学生定期为学校和班级办好板报和画廊,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做到板面新颖,内容充实,主题鲜明,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技能,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增长才干,内化了行为规范,全面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三、以精神为核心,提升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因子,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可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班风和校风,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时时刻刻弥漫校园,不仅影响师生的个体行为,启迪师生的思想,调节师生的心理,规范师生的行为,还对集体的前进方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导师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知书达理。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物质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素养的有机结合,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品位。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育人功能,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