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意识在创造班级和谐氛围中的妙用

作者: 徐 辉

摘要:创建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需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自主的认识并付诸于行动之中,通过错位、换位、逆向或多角度思维体验,来自然营造一种生活化的真实而美好的集体生活情境,从而创建起一种班级交际真正的自然美。

关键词:交际;和谐;营造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33-001

创建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氛围,重要的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交际意识和良好的交际观,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交际行为。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浅要谈谈如何从交际意识的角度来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氛围?

一、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学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引导学生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他人,评价他人;要学会蹲下身来看他人,不能用自己的好恶来代替客观评价标准,不能仅从事件的结果来看待他人,而应该从班级的整体利益、从为事的目的以及出发点上,客观公正地加以评价。

在班级中,我们每周有两次民主评议会。第一次由组长主持,主要讨论解决组内事情的即时事件,要求每个人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发牢骚,不提意见,只提问题和议题方案;第二次由班长主持,主要讨论重大事情,由各个小组提供重大议题的解决方案,班集体讨论通过。所有民主选举提供议案一律公开公正,学生可以赞成,可以反对,也可以弃权,以借此营造一个民主议事氛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和价值趋向,自觉平等客观地对待他人、评价他人,以此来营造一个公正客观的舆论氛围。

二、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他人,学会设身处地,宽容谅解

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说:“学会倾听,才能学会理解与尊重。”倾听是了解的基础,也是理解和尊重的前提;学会运用合理与不合理情绪疗法去分析问题,去推断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和信念,去剖析他人合理行为中所包含的不合理一面,去剖析他人不合理信念中所隐含的合理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和宽容他人,也便于更好地帮助他人。

例如:一个姓陈的学生经常早自习迟到,而且经常直言不想参加课间操,轮值班长警告了他几次,可是每次他都是“起晚了”或者“不想起”,他自己也明显的苦闷忧郁、不知所措。究竟为什么?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班长到他家里玩,听他诉说了自己的苦衷:原来由于骨骼发育太快(初二已经1米86了),加上营养不良,他经常骨头酸痛,慵懒不想起床。再加上父母在外地打工,没人喊他,所以才经常迟到。知道了这种情况,班长组织开展了一次“假如我是陈××”活动,同学们纷纷站在他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并且也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不仅没有再埋怨他,反而帮助他买了一个小闹钟,并且由同路的王冬同学每天早上去喊他。此后他再也没迟到过。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别人,可以更好地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观念氛围。

三、站在他人的角度看自己,学会自尊自爱、自谦自重

他人是一面镜子,最能反映出你自己在别人心日中的形象和地位。只有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比较,才能知道自己是谁,只有通过他人的眼光,才能确定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站在他人的角度看自己,不仅可以消除自以为是的意识。而且可以平息自高自傲的心态,还可以清醒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班级经常举行的“我最想对你说”、“给……×××的一点建议”、“眼中的×××”等匿名建议与公开读信活动,让很多同学认识到了: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别人却不以为然,甚至漠不关心:自己以为的正确主张,原来并没有多少人赞同,甚至全部反对;自己以为错误并为之而苦恼不已的行为,在大家的眼里有时却成了自己优点……通过这样的活动,潜移默化中削减了学生自我意识中的消极自卑、妄自尊大因素,也不断地磨尖了自我意识中的积极、自尊自爱因素,以此来营造一个宽松融洽、自信自爱的氛围。

四、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学会保持独立个性、独特魅力

有了别人做镜子,并非要按照别人的希望去塑造自己,而是要在借鉴和吸纳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自己个性,使自己明确: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个人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个人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差异促成了班级丰富多彩而又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有一次,我的一位大学毕业的学生和我聊起中学时的学习方法,说道:“徐老师,其实那时候你讲的解题方法我根本就没用过。”这句话,对我的自信心真是一记沉重的打击。可事后冷静地想一想:当时她的作文为什么写得好,不正是因为她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去生搬硬套,而是富有个性化的优美创造,才吸引了老师吗?而老师的欣赏则更加激发了她的追求和创造。学生之间的交际不也如此吗?教师要欣赏学生的个性,同学之间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个性,而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地提升自己;保持独立的个性、独立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断地丰富个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营造一个充满个性色彩、富有创造魅力的丰富多彩的班级人际氛围。

班级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图式,每一个学生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家庭影响、社会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带到班级这个小社会之中,每个学生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初级的社会人的角色,由此造成了班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此,班主任应该适时地把家庭、社会的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的意识与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班级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以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的发展,利于学生个性化创造的充分发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