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作者: 阙秀英摘要:一个好的导入直接影响新知的顺利呈现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43-001
“well begun,half done,”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以下是笔者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种课堂导人的方法,供参考:
一、承前启后,唤醒认知
初中英语新课程的编写是以单元为单位设计的,各单元均以一个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开展一系列听、说、读、写的活动。各单元板块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对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与巩固,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又能使学生很快投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
二、图画激发,活跃气氛
牛津教材就像一本学生爱看的图画故事书,我们在教授每个单元的Welome to the unit之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图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教学铺平了道路。
三、联系生活,引触共鸣
现行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如:足球明星、世界杯、健康饮食、时尚、购物以及Hobo和Eddie两只狗儿生活情景的真实再现等。因此,我们在教授新课时,要与时俱进,结合教材内容、身边的事件以及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热点时事导人。
四、设置选连,激活思维
教师在导人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故意制造疑团和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例如,我在教学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阅读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should you d0_f you have someproblems?",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这一导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谈话导入,自然流畅
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和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自由”交谈。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 eomicstrip一课时,先与学生进行:“What foreign-countries do you know?”、“Do you know the nal,neof this famous building?"、“Do you know where irislocated?”三个句型的会话交流。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展示一幅图画说:“If you axe fre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帮助学生练习“I’m goin。g to do”。练习完后教师又问:“What do you think Eddie isgoing to do?”这样的导入自然流畅,为新知识技能发展做好了铺垫。
六、背景导入,拓宽思路
现行初中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取材广泛,当教师在教授介绍英美等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名胜等方面的文章时,可以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他们制作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口头叙述,或用图片展示,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全面、明确、深入地了解,从而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运用紧密地联系起来。如牛津英语8B中的第二单元"Traveling'’的Welcome b the unit这一部分中涉及到许多城市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受欢迎的景点——富士山、比萨斜塔、美人鱼铜像、自由女神像、塔桥、长城。上课伊始可由学生各选一处详细介绍景点的特点以及适合从事的活动来导人,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语境中,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又引发了学生对这一单元话题的兴趣,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七、电教导入,寓情于景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等相继进入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特别是网络上的资源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导人,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例如:8A Unite 6 Natural Disasters的主题是介绍地震。我在电脑里下载了中央电视台discovery channel中的一辑介绍nat-ural disasters的资料,剪辑了其中1分40秒的片段作为课堂开头的引入,片段虽短,却可以一下子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的影片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和灾区人民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清楚面对地震应如何反应,同时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和知识基础。
课堂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和直观性的原则,就一定能在新课伊始时及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拨动学生思维的弦,使课堂教学的序曲优美起来,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