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 姚 娟摘要:三年级是语文作文教学起始年级,在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无话可写,有的勉强凑够了字数,写出的内容却是记流水账一般,语言干涩,层次不分明,想象不够丰富,千篇一律,更有甚者,干脆从作文选上抄袭一篇了事。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素材积累;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91-001
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数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作文更是难中之难。提到作文,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无话可写,有的勉强凑够了字数,写出的内容却是记流水账一般,语言干涩,层次不分明,想象不够丰富,千篇一律,更有甚者,干脆从作文选上抄袭一篇了事。为了改善这种写作现象,我在思索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善于积累习作的素材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日常的生活就是学生习作的素材,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个素材,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多感悟,而后,真正做到“写自己所看,写自己所闻,写自己所想”。
1 借鉴课本中的优美词句
仔细观察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课后要求,不难发现常常有这么一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优美词句”。如果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字的美,把这些优美的词句深刻地印入脑海中,其实,也就已经为他的习作作了一定的铺垫,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相同类型的作文,只要将这素材稍加改动,也就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2 善于观察,感受生活
著名作家鲁迅先生说:“如果创作,第一观察。”可见,观察在习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美好世界中五彩缤纷的景物,发表自己的感想。日积月累。写作时也就不怕没有素材,而且,也逐渐能养成从众多素材中挑选颇具价值的题材来写的能力了。
二、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光有素材,学生也不一定就能把作文写得优美,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1 重视仿写的作用
充分利用一些优秀的作品、段落、句子,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其写作特色,了解其写人,写事或写景的方法,再进行相同方法的仿写,让学生觉得写作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从而慢慢地爱上写作。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三的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我充分利用了范文的作用,通过多读范文,让学生体会到,写人除了写外貌特点,还要写写他的性格特征。而性格特征的描写又往往需要从一件或几件事情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渐渐理解了“写人离不开写事”,“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形象”,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再按照例文的结构去写一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许多学生受到了启发,写的作文也较令人满意。
三、写作前列提纲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写作文时,脑海中有习作的素材,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觉得无从下手,我引导学生先挑选有价值的素材,再想想哪些可以详细写,而哪些可以一带而过,最后把自己的构思列个提纲,这样,也就能按照提纲,有条不紊地把心中的想法跃然于纸上了。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时、适当的评价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要求也应该相应一点一点地提高,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好的词语,一句优美的句子,都可以在下面用红笔进行圈圈点点,并在眉批中加以表扬。对于整篇比较好的习作,在下一课的作文评价课上,可以点名表扬,并作为范文读给全班学生听,而对于有明显语病的作文,则可以隐去学生姓名,出示错词,病句,全班一起纠错,并提醒学生下次习作时应该注意。这样做,学生都会努力写出优美的文章,争取能被老师在同学面前范读,习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件长期而困难的事情,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总结,多反思,多创新,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