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
作者: 刘亚春摘 要: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答问的评价水平,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进程和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及情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正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进行了一些简要的论述。
关键字:课堂评价;教师;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32-001
一、课堂评价语运用的原则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的气氛和环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教师健康的心理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切莫歧视,切忌当众让他们难堪、丢脸。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渗透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格意识。
二、课堂评价语应该具备的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评价语。
1.准确性
教师上课切忌表情的冷漠,要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评价。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课堂评价语应该做到准确、简洁、得体,让学生听得明白,也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尽量做到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
2.灵活性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不能总是用同一个评价语,如果一节课下来,老师的评价一直是一样的,那么整节课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将没有任何积极性。
3.巧妙性
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可能简单地说:“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用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能回答出正确答案,其实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眭。在课堂上,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并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4.创新性
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教师自己的评语很好地反映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那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独特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课堂评价吾的确不应拘干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1.发自内心
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这样才能博得学生能过的信任,才能使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如“x×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可竖起大拇指)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一般都比较紧张,这时教师就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没关系。”当学生遇到难题无法做出回答时,不要太过急于打断他的思考,可以发动全班一起思考,或者作恰到好处的引导。
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时,教师应该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得很好的!”
2.幽默风趣
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枯燥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富于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努力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师”。
3.激励引导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某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某人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什么比例?老师期待得出的正确答案是:成反比例。然而一名男同学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他认为不一定成反比例,理由是:从家到工厂可以有很多条路走,如果走—条弯路,即使自行车的速度很快,也会花很长时间。如果抄近路,即使速度比走弯路陧,所用时间也可能比走弯路短。显然,学生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由于老师没有对该题的前提条件作出明确的说明,如果该老师循循善诱,既可以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也不难导出正确的结论。然而,该老师的评语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谁要是说不成反比例,谁的脑袋就长包了。”另一名男同学紧接着附和说:“对,是脑袋积水!”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那名发言的男同学难过得哭起来。试想,这位男生还会在数学课上发言吗?他对数学的学习还会那么有热情吗?如果这位数学老师换一种语言进行评价,则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啊,你回答得很有趣,动了脑筋。不过要是按照给定的条件会怎样呢?”“没关系,再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补充”,“听听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见解”等等,这样的评价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也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河北:衡水师专学报,2002.9.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3]楼玲玲.《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参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