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 骆 园 丁 燕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和内容。自主探究能力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笔者将会从以下3个方面阐述获得“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师生共同重视;自主探究能力;互助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48-001

一、应在潜意识里使师生共同重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科学,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要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们的思想。在观察时,学生还必须同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最后得出所需要的正确结论。笔者在教学中仅仅起一个简单的引导作用,作为一个课堂规范的组织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逐渐发展他们的思维,初步获得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生物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为此我的学生经常给我一些建议,他们自己在潜意识里主动要求,希望学校有充分的条件尽量展开教材上所要求的实验。在实验课上更是积极动手操作,因为年龄关系,做事情还会缺乏条理,有时候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错误百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致发现:自主探究能力不能只依靠黑板上讲解来获得。

作为课堂实验的补充,我们还不能忽视课标中要求的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起初,有学生可能会小瞧一些简单的市场调查、或野外踏青活动,甚至老师也普遍存在这种想法,认为太简单、太幼稚,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通过课外小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各种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这也是素质教育最终实现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亲自体验和掌握了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简单推理等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重视自主探究能力的发掘,最终使其释放巨大的潜能。

二、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加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对某一现象或问题产生质疑,然后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基本的实验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围绕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材料的选取与处理、变量的控制、对照组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在2008年底,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就承办了一个关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课题:关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其实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说到底也是体现了每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不过最后个人的力量有限,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可以将这个有限的力量无限放大,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今年是课题立项后具体展开实际操作的第一年,笔者是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从心底里希望在新的学年里把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到位,这样以后就能有无限的回报,课堂将会随之振奋、活跃。针对课本教材中的相关探究活动,笔者制定了一些在本学期开学后就能付诸课堂实际探究能力培养的详细实验计划,每一节课标中涵盖的实验探究课将会稳稳当当落到实处,不再是一纸空文。

三、应实施互助合作学习最终实现每一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宗旨和核心理念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为了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实施了学生互助合作式学习。

在未来一学年的教学中,互助合作学习也将是笔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组内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地进行互助性学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分组。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组,同时也应兼顾他们的共同志趣、性格、班级分布等因素。在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每位同学的明确责任与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习成效互补增值,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笔者相信,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这种互助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足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空间。我设想我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组内讨论,互相启发释疑,在熟悉基础知识的同时生成自主探究的重点与难点,最后进行组间交流。必要之时给学生们提出新问题,在交流的同时展开组问竞争,赏罚分明,及时总结和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一举两得,真正将“德育”与“智育”完美结合起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自主探究地氛围,由学生主动去感悟、体验,让他们的思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给学生自己实践的体验,可以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努力为其做好学习体验前的准备工作。终身难忘的探究经历,可以不断增加他们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包括一些情感体验。只有快乐主动地学习,才能为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顾福康生物学教学,上海:生物学教学编委会,20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