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者: 于小平摘 要:地理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学习情境的作用。
关键词: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62-001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学习情境的作用。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就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易于产生师生共鸣,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下面我结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来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导语的几种方法。
一、联系生活,巧布疑阵,激发兴趣
比如上第一课“与同学们谈地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门你们以前没有学过的课程——地理课。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感到很陌生,其实,你几乎天天和它在一起,你的生活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它。如果你们不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用这样的导语,可以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了就能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兴趣盎然地进行课文的学习讨论。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考,形成高潮。又如上“地球的运动”时,我先把手电筒、地球仪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当地球仪对着灯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假设地球仪本身不转动,灯光照在地球仪表面上,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那么地球表面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此时北京是下午,那么华盛顿是白天还是黑夜?让学生带着这些神秘而有趣的问题,来学习“地球的运动”有关的知识,在听课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一起去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二、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常用的导入新课形式,它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这种导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导语的设计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联系新旧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起到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自然过渡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上“纬线和经线”时,我便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吗?能说出什么是地球的模型吗?……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在上节课观察地球仪时,是否看到地球仪上有很多的点和线?”这样的导语,既能引发学生回顾已学的旧知识,又可启发学生学好下面的内容。
三、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强,特别喜爱听故事,因此,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导语,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我先让学生课前收集了一些关于“人们对于认识地球形状发展变化过程”的故事,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要求是按照人类认识顺序进行。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也非常好。又如上“海陆的变迁”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老师知道大家最爱听故事,今天,老师就先来给大家讲个“沧海桑田”的故事。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学习。
四、巧用诗歌、歌曲和谚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诗歌语言优美而精练,气势宏伟,声情并茂,如能恰当地运用学生所熟悉的诗歌,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例如在上“多变的天气”一课时,我便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古人有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同学们对这首诗非常熟悉,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了,‘上地理课老师怎么讲起诗来了?’别着急,学了今天的课文大家就知道了。”学生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很快激起了求知欲。
歌曲旋律优美,声音悦耳动听,恰当地运用,能起到老师讲述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很喜爱听歌,如配有图像,上课时播放,学生就更加爱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如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巧用谚语作导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五、巧妙用图,直观形象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有许多图片,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在教学中,我便经常地运用图片资料来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上“地图”一节时,我就先展示出一张投影片‘一些常用图例’,问:“同学们,知道这张投影上画的是什么吗?想弄清这些,就是大家今天要认真学习的内容。”又如上“人口问题”时,我一上课就拿出一幅放大的漫画“地球怎能承受”,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于是我就说:“你们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么多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怎能担此重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世界的人口问题’的知识。”由此导人新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整堂课的学习效率都很高。
六、角色扮演,激发情感
新课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在导人方面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如让学生来模拟一些角色,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动口能力。比如上“天气预报”这一内容时,一进教室,我便郑重宣布:“今天,我们将要模拟气象员预报一下我们这儿的天气情况。大家可以先想一想,平时你所看到的气象员是怎样给我们预报天气的,马上请同学们上台来表演一下。”教室里一下子像被激起了千层浪,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上台大展身手。可想而知,在这种情感之下,学生怎能不喜欢上地理课呢。
总而言之,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具有酝酿情绪、点明主题、引导思路的重要作用,一定要新颖、别致、生动、形象,要有创新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