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学生都是爱
作者: 袁雪冬摘 要:孔子说“仁者爱人也”,“大爱无疆”,博爱无界,师爱无价。教师应该洒向学生都是爱。爱是教育的根,教育的源,教育的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永恒不朽的师魂,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师要爱学生,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早已解决,其实不然。笔者认为重提老话题,既有时它重新认识的必要性,也有它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每一位教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学生呢?
关键词:教育;老师;教师;学生;祖国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53-001
首先,要大爱,而不是小爱。我们教师每天尽管面对的都是有限的一个小群体的学生,但是,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复兴,中华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雄踞世界,则中国雄踞世界。”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把对职业、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爱,完全倾注到学生身上。要从内心深处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确确实实看作是为建设家乡、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复兴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无上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不能把学生仅仅看作是一个个个体和加工的零件。振兴中华,人才为本。培养人才,教育为本。我们身边的学生,都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未来光明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富裕生活的创造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其次,要全爱,而不是偏爱。有的老师,只喜欢循规蹈矩、听话的学生,不喜欢调皮捣蛋、强头倔脑的学生;只喜欢活泼开朗、嘴甜的学生,不喜欢沉默寡言、嘴凶的学生;只喜欢学习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喜欢读书偷懒、成绩落后的学生;只喜欢给自己做事、给人做好事的学生,不喜欢给自己添乱、在班干坏事的学生;上课发言回答问题的机会只给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人,而不给自己讨厌的那些人,即使那些人有了充分的准备并且举了手也不给;等等,不一而足。
第三,要真爱,而不是假爱。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对学生表面爱,但却不是出于内心深处的真爱,而是出于谋取某种私利或者为要达到某个个人目的的假爱。例如,为了取得自己教学的高分数,从而为自己能多得奖金、晋级、升迁获得更多的砝码,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爱。又例如,收受了学生家长的钱或物等礼品,然后对这些学生就显得特别热情和关照。再例如,因为要请学生家长或者亲戚帮助自己办什么事情,于是对这些学生爱护和亲近。等到事情办成,原先的态度又现了原形。如果事情没有办成,那么这些学生在学校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干等着老师的白眼或为难吧。
第四,要严爱,而不是溺爱。任何一位称职的教师,都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做到从爱出发,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而得法。可是,在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些老师对学习成绩优秀或者其他方面拔尖的学生赞赏有加,一俊遮百丑,于是对他们身上存在或者出现的毛病缺点问题甚至错误则熟视无睹,放任不管,睁一眼闭一眼。班主任只要本班学习成绩好,其他就都不管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一味表扬,对其缺点错误,不给任何批评、纠正、谈话、教育的机会……这样,导致一些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甚至连原来的成绩和特长也全都丧失,沦为差生。这样溺爱学生,以为是爱护学生,而实际恰恰是害了学生,真是万万要不得。作为老师,还是千万要记住一条古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作为老师,还是应该全面关心、全面爱护、全面培养、全面教育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学生终生负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的话,最明白不过地告诉了我们,教师职责的全部含义。今人则是要做得更好罢了。
第五,要会爱,而不是乱爱。有些教师知道应该爱学生,内心也希望自己时时处处爱自己的学生,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一切传授给学生。但是不会爱,不懂得怎样来爱自己的学生。事与愿违,结果走向了自己期望的反面。例如,有些老师总喜欢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告状。有些老师总喜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肃批评、大声呵斥学生,甚至用不堪入耳、贬低、侮辱学生的语言谩骂羞辱、取笑。有些老师当某些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就在教室里把学生关到很晚很晚;或者让学生把错误的题目或者文字罚抄几十甚至上百遍。当学生犯了错、违反了纪律或考试考砸了等等,立即火冒三丈,谩骂、殴打一齐用上不算,甚至还要喝令学生自己打自己,或者让学生互相打。事后,当学校领导或者学生家长找到他批评、责问、要求赔礼道歉时,这些老师还会大言不惭,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恨铁不成钢啊。一个老师爱学生本没有错,但不顾后果,随心所欲,乱用方式方法,那样,不仅毫无益处,恰恰有害,而且害莫大矣。老师教育学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动机和效果、愿望和结果相统一的原则。近几年来,全国义务教育都在推行素质教育,都在推广有效教学。所有有时代紧迫感、有责任心、有感知能力的教师,都会在“素质”“有效”上动脑使劲。但是,任何一位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有效教学,都必须遵循“三个面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和目标。
上面说的一番话,权当与各位切磋,我想,任何时候,老师都不能忘记自身的神圣使命和担当的社会责任。“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教育的真谛,这是老师职业的全部内涵和师德的基本准则。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孵化器,人格的雕塑家,人生的引路人,智慧的开启者,知识的播送者,能力的培育者。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论我们个人地位起伏,境遇顺逆,家境贫富,财富多寡,心境喜怒,爱好同异,为了对学生大爱,全爱,真爱,严爱,会爱,我们一定要从自身扎扎实实做起,当好一名大写的“教师”,让自己成为学生终身感谢、赞颂、思念、联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