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同作,忙碌并快乐着

作者: 叶 枫

摘 要:教师写“下水文”,是课标新理念的体现。老师和学生一起习作体验,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习作,同时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关键词:教师“下水”; 促进交流; 沟通感情; 缩短距离; 双赢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09-001

最近,我痛下决心与学生一起体验习作,没想到,写“下水”文居然带来了“一箭几雕”的好处。

一、促进师生交流

有一次习作训练是漫谈寒假生活,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漫谈寒假见闻,气氛很活跃。一堂课后大家开始动笔,我也以《今年的寒假不寻常》为题,写了一篇“下水”文,以学生的口气叙述寒假期间被家长关在家中学习的事情。等学生们写好作文后,我把自己的文章读给他们听。看来好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我的作文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绘声绘色地读完后,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鼓了掌,更多的学生立即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还抢着读给大家听,这种情景让我忽然有了一种感动:我只不过偶尔跟学生一起动笔作文,竟能产生如此大的冲击波,我们做老师的,实在需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同甘共苦”了。同时我也下了决心——坚持“下水”作文,以此作为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

二、沟通师生情感

本学期,我班采用了小组内轮流写日记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当然我的日记总是有感而发的。最近,我班的学习风气不怎么好,纪律有些松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借用写轮流日记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我以一名班级小干部的口气写道:“最近班级有点乱,尤其是上副课,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半天,有些同学才极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但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个不停。老师好不容易让大家安静下来,转身到黑板上写几个字,教室里又乱成了一团,大声说笑的、传纸条的,什么都有。我想,要是班主任老师见到这种情况,非气坏不可……”这篇日记到了小组成员的手中,有好几个学生跟“帖”,觉得班上目前的状况真的不容乐观,必须整顿;还有好多学生在日记中表态,说自己一定遵守纪律,请老师宽心;几个班委还以书面的形式提了好些合理化的建议。区区一篇“下水”文,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让我这个老师好几天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三、缩短师生距离

师生之间是有距离的,学生的心里话,有时不愿意当着老师的面说,日记“悄悄话”便派上了用场。我跟学生之间有一个默契,可以在他们的日记本上写下我想说的话;他们也随时可以在我的习作本上写一些批语。那几天,坏脾气的××对我很有意见,日记《××,我想对你说》成了他借题发挥的借口,日记中,他把我描写成了一个恶魔。说句老实话,我当时真有些生气,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他毕竟是个孩子。于是,我在他的日记后面也写了一篇《××,我想对你说》。我这样写道:××,老师实在感到委屈,你简直把我形容成一个恶魔。老师认真检点了自己的言行,觉得与恶魔实在挂不上边。难道你就没有过错吗?难道你就不能接受一点批评意见吗?不知你有没有读过这样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老师允许你说想说的话,欢迎你对老师提出意见,但“诬陷”可要不得啊!……读了我的文章,××极其诚恳地向我道了歉。区区一篇下水文,让师生之间进行了平等对话,化解了学生的心结。下水文的作用还真大!

这天,师生共同完成了作文《给××画像》。我先将文章读给学生们听。听到我在文章中称呼××同学为“哥们”,同学们竟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不但听得非常认真,而且主动要求立即修改自己的文章。下课后,我被同学们团团包围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的文章,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很亲切。大家还争相传阅我的文章,并写了不少的批语。学生的评语写得好,作文修改得就更好了,这是因为他们的写作热情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四、指导学生习作

我写下水文并不都是与学生同步,常常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说来,考虑到题目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先写,然后读给学生听,起到给学生示范的作用。如《给××画像》,我抢在学生之前写了下水文,并且有意识地反复点题,大篇幅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情、动作和心理活动,以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叙事多于描写的毛病。等学生写好作文,我当场范读,学生们听了后,很受启发,立即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效果很好——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像模像样地点题,几个写作高手,还能超越老师,在文章中间部分巧妙点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较为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

遇有很简单的题目,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批阅时发现共性问题了,老师可以写个片断。比如半命题作文《 的××》,许多学生搞不清主次人物。我就写一个片断,对××的 神情进行了极为详细的描写,对自己则以笼统的描叙一笔带过。读后,让大家讨论,老师为什么这么写。学生终于明白,作文时不能哪样写顺手就哪样写,必须根据题目的需要确定写作的重点。

有时,我还会放“媒子”,故意先写有明显缺点的文章,让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再请学生帮助我进行修改,让学生也尝试一下做老师的成就感。《令我流泪的那一刻》一文,我通篇都是写自己怎么怎么快乐,直到结尾,才写下“那一刻,我流下了晶莹的泪水。”(其实,这种写法就是学生的常见病)文章还没有读完,学生就七嘴八舌地提出意见,我得寸进尺:“我想请你们帮老师进行修改,看谁改得好,愿意吗?”学生不知是计,个个跃跃欲试。“沙沙”一片响声后,学生纷纷主动站起来,把自己的修改文章读给大家听,毫不夸张地说,学生修改后的作文真是精彩极了。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重点描写的训练,就在不知不觉中不露痕迹地完成了。

写“下水”文,会增加老师的负担,我的许多文章都是在休息时间完成的。但忙碌的同时又觉得很快乐,很充实。与生同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而且也能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件双赢的事,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