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推动城乡等值化发展的研究
作者: 宋旭超 王丽娜 崔建中 薛晓光摘 要:在我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很低,造成农产品附加值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国外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以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等值化发展的观点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 农产品; 城乡等值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78-001
一、绪论
1.推动城乡等值化发展的重大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推进城乡等值化发展则是唐山市在探索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一项创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发展,使城乡居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2.课题的提出。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城乡等值化建设,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立足于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而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对农产品加工体系的建设则是改善农业经营结构,用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3.唐山市的基本情况。唐山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地处燕山山前冲击平原,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与秦皇岛接壤,西与京津毗邻,是临界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道和走廊。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我国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18万亿,比上年增长16.2%。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 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已突破1.1万亿元。
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工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大部分加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初加工率在90%左右,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80%,我国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4:1,我国仅为1.1:1。二是中国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多数属于低级、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三、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1.农产品加工水平越来越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如土豆加工成淀粉,可增值30%,加工成粉条,可增值80%,加工成麦当劳餐店的薯条,可增值15倍。美国年加工玉米达3556万吨,耗用的玉米价值29亿美元, 加工后可增值45亿美元。而我国玉米深加工耗用玉米1000万吨左右, 增值仅达到1.2亿美元左右。这充分证明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非常大,它们中的很多企业是一些跨国企业。如乳业第一巨人法国达能公司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帕玛拉特公司年销售额也达到60亿欧元,新国际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已达12亿美元, 这些巨无霸企业已经或正准备进军中国市场。
3.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高。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那些国际性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高,企业管理已经跳出内部的成本管理、生产管理,逐渐转向侧重于企业外部的战略管理,竞争也从低层的价格战转向了高层次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方面的较量,企业在前瞻力和判断方面有着很大优势。
4.有利的政策导向。政府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费政策等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政府的控制性政策、协调性政策、引导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 对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涉农企业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扶持。
四、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的对策
1.充分认识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加快推动城乡等值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2.加快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与支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构建农业科研部门、农科院校和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努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形成和转化。二是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农业科技向传统农业的渗透和扩散,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3.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为依托,加强品牌建设。一是要以实力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加工的深度,把分散的社会资源通过契约等各种有效形式整合起来,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以“龙头”企业对品牌的塑造与开发为核心,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的农户,促进品牌的发展。二是根据资源特点,建立有特色的品牌农产品销售市场,集中销售当地的名优农产品。
4.重视农产品质量及其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信誉度。一是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二是要加快我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特别是做好有关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包装保险和安全卫生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三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
参考文献:
[1]鲁德银.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政策.科学管理研究,2005(6):93
[2]文琦.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09(1):20
[3]马文贤.创建我国农产品知名品牌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经贸观察,2009(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