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高效性探索
作者: 邹星平摘 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应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在教学中我以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和教材的插图为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材插图; 信息技术;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12-001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能动地开展实验教学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实验的主要场所。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实验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数量上都有较大的改革。这就要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省“四配套”的仪器保质保量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我能把一些实验简单化,分解来做,让学生自然地顺利地完成比较难的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等,让学生能使各项基本技能和方法系统化、整体化,并能达到融会贯通。
生物学科的基本实验往往会受到各种多样的影响,老师应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能做的实验变成能做的实验,把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变成现象明显的实验,这就要求老师对实验要进行改进。如食物的成分鉴定,我认为书上的实验没有达到探究的目的,实验不足以证明食物中成分含有蛋白而把用热水进行的实验改为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更为科学、更有说服力。再如把观察不合季节的桃花而改为月季花更为合适。在探究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时,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碘液染色,另一组不染色。结果染色的一组观察到完整的细胞结构,而另一组只看到一个亮点,通过比较学生提出问题: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能被染色?用红墨水也能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吗?碘液能将其它生物细胞染色吗?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各种想法,最后通过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自然是生物教学的源泉和起点,是教学活动的源头活水。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是进行生物实验的所在地,而不是唯一切入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正是在大自然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才发现了惊人骇世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生物个体。在上课时根据当地的生物资源调整教学内容,把学生针对性地带到室外,将课堂移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自己采集标本直接观察,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在认识上得以升华。在进实验室实验之前,常让学生在家做一些课前准备。
二、合理使用教材插图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是插图较多,有的图幅超过当页一半的页面,这些图多为记实摄影,所以特别逼真。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教学资源,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插图有着语言文学无法比拟的直观、简洁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呢?
利用插图,有机渗透美育。课文中充满了大量精美的生物彩图:有快速奔跑的猎豹,也有恬静盛开的睡莲,有在干旱炎热的沙漠接受考验的仙人掌,也有在南国享受阳光雨露的热带雨林,这些记实摄影让学生身临其境,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学生以强力的视觉震撼。《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的插图,使同学们深深地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形成了环保意识。这些插图不再仅仅属于生物学教材本身,更具有美育的功能。
利用插图,增强记忆效果。插图增强了直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文为图、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看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东西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形象记忆。如在学习血液循环途径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记得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流动途径及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相当困难的,我利用《血液循环的示意图》对照着讲,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知识。特定的插图能帮助学生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果。
利用插图,突破教学难点。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材上有些插图的设计直接针对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合理运用这些插图并加以分析,就能突破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心脏有几个腔构成?每个腔心壁肌肉厚薄一样吗?那些腔是相通的?各心房心室与什么血管相连?我依靠《心脏的外形》和《心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因图施教”难点就化解了。又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内容时,对动物行为的概念感到难以把握,于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正在争斗的羚羊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争斗,那么这又算是动物的一种行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动物行为是动物的动作。通过插图学生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动物行为这一概念。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生物插图多是单角度,二维的、静止的,是以片断的形式呈现,缺乏电影那样连续的动感。生物体的生长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更能从中领悟到学习也是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的过程。
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形式等一系列的变化,作为教师应让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和谐地融为一体,就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教学上我是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如在学习生态学的内容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学生不能对多姿多彩的生态环境有直观的认识,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大多数学生是一种茫然的表情。我尝试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以多媒体资料片作为教学资源,播放了包括各种生态系统的介绍、昆虫和大象的种群调查、环境污染的调查、赤潮、酸雨、外来物种入侵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料片,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向学生展示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
[2]王重力.生物新课程的评价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