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教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 蒋国元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58-001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处理教材时往往忽视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因此,笔者认为,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苏教版初中数学一年多的教学来谈谈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中学数学教学时,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一些体验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现实社会,联系日常熟悉的量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素养。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的三句话:我听见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在中国,与之相并行的是陆游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滴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

“走进图形世界”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立体图形的构成后,后面安排了一个“设计包装纸箱”的活动:某型肥皂,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cm、6cm、3cm,一箱30盒。请大家设计一种包装纸箱,能使所用材料最省?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小木块来代替,教学安排上,引导学生采取先简后繁的方式,把肥皂的盒数改为便于操作的2盒,从而找到三种叠放的方案,再把肥皂的盒数改为6盒,加以尝试。通过画图交流从而想象30盒的叠放的方案,最后计算机课件演示验证。这样使学生较易接受从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践活动、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巩固

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践活动、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这样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实践活动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践活动、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践活动、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践活动、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践活动、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四、通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活动科学,中学数学实践活动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践活动的起点。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活动习惯。每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弄懂实践活动数学原理,学会一些数学方法,掌握收集数据和处理实践活动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观察数学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数学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数学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课堂教学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