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刍议
作者: 陶惠清摘要: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要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审美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2-007-00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训练学生审美心理活动、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高中音乐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中,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体验、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载体作用,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因此,高中音乐教学更应当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审美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音乐教学应当如何创新,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笔者认为,音乐课堂创新需遵循以下几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教学原则是人本思想在教育中的具体实现。在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中,—切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审美认知的特点,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
2 创新性原则。音乐艺术独特的创造性,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应用思维、表现欲望及创作冲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发展想象力和体验表现中培养创造意识。
3 审美性原则。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不能脱离音乐的审美性。要从音乐的审美表现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比较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 综合性原则。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适当将音乐艺术与其他相关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的综合,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但综合仍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音乐教材构建与其它艺术的有机联系。
人教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作为编写主线,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西方音乐和亚非拉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观,较好地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笔者将音乐课堂创新总结为几点:“动、趣、得、用”,与大家共勉。
一、音乐课要“动”起来
音乐课教学不仅是音乐教师的个体活动,更主要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我都会不失时机地加入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环节。例如《非洲歌舞音乐》这节课,课前笔者就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有关非洲歌舞音乐知识并自己学着制作非洲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并了解非洲的文化艺术与歌舞音乐的重要特点,随后在欣赏非洲歌舞作品的同时,了解非洲歌舞音乐最重要的乐器——“鼓”,体会非洲纷繁复杂、多变、多层次的节奏特点及“鼓语”,请全体同学用自己的非洲鼓练习敲击不同的节奏。体会非洲节奏的多变性,进而请同学们为歌曲《达姆·达姆》伴奏。
二、音乐课要享受“趣”
音乐是有声的语言。不同的情绪音乐可支配学生的情感方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手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可能忽略的音乐的魅力。例如在《影视音乐》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三、音乐课耍有所“得”
一部好的音乐艺术作品蕴涵丰富,思想性较强,如何使学生在艺术课堂中有所感悟,接受教育,这是音乐课堂的最终目标。教师应当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找准突破口,寻找到音乐与人的心灵的相通之处。欧洲古典音乐是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大多数学生不了解古典时期欧洲的社会背景,更不了解那复杂的作曲技巧,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呢?在欣赏莫扎特的音乐时,笔者没有从许多人关注的“神童”角度出发,而是给学生写了几个小小的音符,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曲谱,让学生试唱曲谱,“1155□1665□”。“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是我们小时候唱儿歌”,学生兴奋地唱起这首熟悉的儿歌,接下来告诉学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26岁时创作的,引发学生质疑,26岁还能创作出这么可爱的儿歌,说明作曲者有什么样的性格?这时学生从熟悉的儿歌感悟到莫扎特纯真的性格,这种性格伴他一生,无论生活的辉煌与贫穷,他的音乐始终充满快乐充满阳光,此时学生已经理解莫扎特音乐的真谛,再来欣赏他任何一首作品都不难理解了。
四、音乐课要发挥“用”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在赏析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做到博彩众长,吸取精华,对民族音乐及外国音乐的经典作品得到较为充分的认识。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让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初步具备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为每个高中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谓音乐课的“用”,意义就在于此。
以上几点是本^的几点粗疏见解。总而言之,音乐课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能动性,更取决于音乐教师的激励和启发。教师的能动性和示范性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