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与全民健身计划相依托
作者: 杨海珍摘要:学校体育必须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普通学校 体育 全民健身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2-074-001
1、前言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中心,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是最重要的载体,开发人才资源最有效的方式是教育,而体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体育工作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要在全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这是一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深入,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学校是全民健身的前沿阵地,敏感地带、幅射中心和科研场所。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其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可谓切中要害。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青年人身体走向成熟的时期,同学们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还应该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规律,强健体魄,精力充沛,以更好的承担起大学期间和以后一生中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因此,本文就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开发出的人才资源拥有健康的体魄,成为素质全面的人进行探讨。
2、明确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应以为国家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因此其教学目标应由单纯传授体育知识为主,发展到培养体育意识提高自我体育能力为主,养成自主、自立锻炼的习惯和群体组织能力,在教育思想上心须发挥和协调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发展个性,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在教学实践上,除完成规定的教学大纲外,以实践各种身体练习终身体育技能为主;在数学方式上,以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学和自觉锻炼为主。
3、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增加体育基础理论,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重视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体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指导健身活动的实践,同时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将体育工作真正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的轨道。在教材体系上应重新编写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改革大学体育课与中、小学雷同的教学内容,加强对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的阐述以及对终身体育方法的研究,及时汇总体育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教材内容应体现不同层次,避免重复,并使现代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相结合,充实完善体育基本知识,卫生理论,保健教材。开展以娱乐体育、休闲体育为代表的非竞技体育,使之与竞技体育互相补充和促进。在课的结构上,由规范性向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结构发展。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其它体育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深化体育改革,实施全面健身计划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正确对待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中的工作价值。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等高尚的思想情操,都是一种以意识和能力为表现形式,这是无形的价值,正是这些培养和造就了社会主义事业一代新人的精神文明,这是体育教师工作价值独特的体现,是其它教育手段难以替代的。同时,提高教师素质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体育教师真正成为终身体育的指导者和实践者,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活教材”,要为国家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该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改善和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对增加学校体育投资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学校有一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物质保障。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的轨道,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其改革发展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及终身体育意识;健全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提高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养成自主、自立锻炼的习惯和群体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