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现代生物 服务农村经济
作者: 邸瑞虎摘要:从教学实践,世界潮流,终生教育,适应竞争等方面看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在钻研大纲教材,研究与激励学生,研讨相关内容,研究学科综合的序、度和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以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提高自身学科综合意识,综合能力等综合素质,努力追求成果,精心总结交流,全力提高科研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更新理念;全面推进;积累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2-094-001
在人类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这一学科,这一点从“3+X”高考制度下,选考生物的学生的人数较少和质量较差的现象便可以看出来。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中学的生物教学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涉及因素很多,但就中学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指挥家,而不是一个表演家,尤其应该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的教育正在进行一次伟大的变革,它不仅是一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变革,而目是一次勇于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性革新。鉴于这种情况,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应立足当地经济的振兴,把社会需求这一目标作为改革的方向(即切入点)。因为农村中学的办学方向之一,就是为本地区培养发展经济的实用型人才,而作为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生物学科应为自身教学寻找到一片适于施展其才能的靓丽天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而传统的、落后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使多年劳作的农民至今经济收入偏低,无法摆脱贫穷的困境。如何让当地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如何振兴当地经济,是每个中学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我们曾经对某乡的种植业、养殖业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现在许多农民还停留于一般的传统劳作上,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的人数比例是极低的。即使少数人从事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获利很低经济效益很差。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结构,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的、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的生物学知识。要达到上述目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敞起:
首先,教师应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不断拓宽教学的知识领域。尽量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中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衔接。以缩短课堂和社会的距离。
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可介绍大棚菜通光面积和光照时间:讲“植物的矿质营养”时,可介绍小麦、玉米、棉花等所必需的矿质元素,进而讲怎样施肥、施何种肥以及给植物适时松土的道理和介绍无土栽培技术等等;讲“物质代谢”时,可结合动物育肥、食物加糖及适时阉割的内容进行讲解。
实践表明,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适时渗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师应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田野、菜棚、猪场和鸡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的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延伸了他们与社会相联系的知识触角。
上述内容,不仅是农村生物教学改革的探索,也是生物教学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最佳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以使生物教学更好地为振兴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