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国初政体转变的经济因素刍议
作者: 罗 秋摘要:美国建国初建立了邦联制的政府,但是邦联制的存在却严重阻碍了美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美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又安现了向联邦制的转变。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经济因素做浅要论述。
关键词: 美国 政体转变 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2-140-001
1781年,根据《邦联条例》,美国形成了邦联制国家。但是随着独立战争的结束,邦联制的种种弊端很快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由于邦联政府缺乏管理国家经济发展的权力和能力,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困顿,最终促成了美国政体的转变。
一、邦联政府无力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是政体转变的根本出发点
独立战争结束时,美国经济陷于严重萧条的境地。美国为了替其产品寻找输出的出路,不得已和英国恢复了1775-1781年独立战争前的贸易。但是此时英国拒绝再给美国贸易优惠政策。同时英国议会和枢密院都颁布命令,对美国的贸易进行了种种限制,如禁止美国制造业与英国竞争;禁止美国船只从加拿大及西印度群岛转驶英国;所运输的商品仅以英国所允许的某些州为限等。同时英国向美国南部诸州倾销工业品,由于美国币值不稳,英国要求其用黄金支付,使美国黄金大量外流;英国还对美国输入本国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禁止美国的肉类食品、奶制品等输入英属西印度殖民地。造成美国商人在摆脱了英国的“重商主义”束缚后,在世界各地寻找到更广阔的产品市场,如法国、北欧、法属和荷属加勒比群岛的市场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市场等,但是这些新市场并不能弥补美国商人因丧失英国市场所遭受的巨大损失。而联邦国会因为无权管理对外贸易,而不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来对抗英国和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
二、国内的财政匮乏和债务纠纷是政体转变的内在驱动力
战后美国邦联政府难以采取果断措施解决经济困难的问题。反英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因无权征税,军费只能靠发行货币和举债。期间曾发行四亿美元的大陆币,仅1780年纸币的发行量就高达2.5亿美元。此外在流通领域里,还有许多投机商私自印发的伪钞。战后大陆币不断贬值,通货膨胀严重,邦联政府却无力控制。战争所欠外债为780万美元,内债高达3500亿美元。邦联国会不得不向各邦堆派,但1781年-1786年间邦联国会只筹得各邦自愿捐献的250万美元,远不足以支付邦联政府的行政费用和国债利息。邦联政府向各州要求的上缴财政金额是1600万美元,而实际上只得到600万美元。财政的匮乏,使邦联政府处于崩溃的边缘。
18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萧条还引起了西部小农场主和东部富商之间的债务冲突。战后市场上对粮食的需求大减,粮价下跌,农场主收入锐减,经常向东部富商借债。农场主处境艰难,但富商经常向农场主逼债,负债的农场主纷纷向州政府要求制定暂缓偿还债务的法律、实物偿还债务应得到法律支持及发行更多的货币等。只有六、七个州开始再次印发纸币和颁布了暂缓偿还债务的法律。在很多州,许多农场主由于被取消土地抵押品赎回权而丧失了土地,不少人因无力还债而被投入监狱,最终导致了谢斯领导的起义。他们围攻法院,释放因债务被关押的犯人。邦联政府却无力镇压这次起义。财政匮乏和债务纠纷等经济问题的存在,构成了美国由邦联制向联邦制转变的内在驱动力。
三、一些强国对美国的贸易封锁是政体转变的催化剂
面对物美价廉的英国制成品纷纷涌进美国市场,邦联政府的保护措施非常不力。各州各行其事,关税各不相同。英国产品通过免税或者少税的自由港打入美国市场,使各州严重人超。1784年输往英国的美国货物仅749,345英镑,而输入美国的英贷则达3,679,467英镑之多,1787年前,美国进口货大韶分来自英国,全部出口货的一半都是卖给英国的。由此看来,美国迫切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本国的对外贸易。
此外,美国还处在一些欧洲国家的贸易控制和封锁之中。当初共同作战时,法国曾经答应在战后允许美国船只自由出入法属的海港,但战后法国只勉强开放了西印度群岛的几个海港,且只允许载赁量60吨以下的美国船只出入。巴黎和约规定美国要偿还英国战前的债务,归还效忠派的财产。英国借口美国没有履行规定,据守着加全大与美国边境的炮台,禁止美国船只在五大湖航行,封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贸易。
西班牙则坚持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至俄亥俄河的广大土地应归它所有。美国的西部拓荒者由于受东面阿巴拉契亚山的阻挡,其产品只能通过密西西比河到达墨西哥湾再运往东部城市。1784年,西班牙宣布封锁密西西比河口,不准美国船只航行,并以优惠的条件诱使其与西班牙直接贸易,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