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与体——中学学生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作者: 刘旭阳摘要:商品化习气是中学教育首先要通过的障碍,爱心是教育的关键,理解、互动是进行教育的桥梁
关键词:中学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19—001
教育是提高人,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后,教育的议题越来越鲜明,“素质,创新,现代”系列的建构,从宏观上确立了我们的教育理想。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特别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欲成才,先成人,科学理性的思想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者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使得民办学校成为教育界一道靓丽的风景。也为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增加了活力和动力。民办中学与公办中学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在中观和微观的具体实施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的灵魂,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德、智、体美、劳五育落到实处。
一、商品化习气是中学思想教育首先要通过的障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场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教育也必然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民办中学的体制不同于公办学校。学校办学的经费、老师的工资以及工商税务一切费用必然是自理。收费略高于公办学校,进行必要的商业操作是正常的,但在许多人的思想认识中,多以功利和商品化看待学校以及私立学校的教育过程。
笔者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讲到企业这部分内容时,以营利为目的是企业的特征和条件之一,针对学校是否是企事业的问题,学生们特别感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公办学校不是企业。私立学校就是企业,涉及最敏感的就是收费和学校的利润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因为收费,私立学校必须对学生的一切负责。大多数民办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实行寄宿制。家长们认为,一切都依靠学校,家长可以撒手不管,索取的只是最后的结果。实际上,学生们的成长是由多种因素的条件决定的,尤其是现在已进人独生子女和少生子女的时期,学生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的思想不仅不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学校教育也处于转型时期,师生的思想也处于转型时期。由此看来,私立学校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商品化习气”成为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
从老师的角度讲,依然讲台上黑板上擦去的应该是功利,留下的应该是真理,我们做的是育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教人为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育人是我们老师的天职。不是给多少钱,讲多少知识,做多少工作的商品交换。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所做的工作,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思想观念的诠释,如果认为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必然否认和摒弃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而这恰恰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爱心”依然是民办中学思想教育的关键
在私立学校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穿透商品意识的屏障,与我们的学生交心。师生情谊必须从狭隘的功利中解脱出来。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学会阅读学生。他们是散文,平淡中充满情味,浪漫中蕴含着真理,他们是小诗,或温馨真诚。或细腻含蓄,在静静的绿草地上报告着春的气息,酝酿着未来成功的蓓蕾,他们是没雕琢的画,能使我们回归自然,神清气爽。
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有红色的,绿色的。金色的五彩收获,而这一切基于的就是“理解”。
三、“理解、互动”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桥梁
人的一生最珍贵的是理解,要让我们的学生,学校家长读懂老师。老师的劳动属性是个体的智力劳动,它应该是专业的,独立的,创造性的劳动。其中包含着老师人性化,良心化的职业道德。简单的商品化理念,类似企业的利益管理,不能全面实现和体现老师的劳动价值。教学也是互动的,而沟通理解是互动的桥梁。教育有双重的要求,思想教育是灵魂,知识技能的传授是根本,而没有高尚灵魂的知识体,或许正是制造愚昧和落后,甚至反动。
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智者也把真正的教育比做一个大美人,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者则太赤。而这样的完美,唯有老师能够实现,因为他们掌握着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一学生和教育的第一现场。老师的思想,老师魂在有意无意地施教过程中会逐渐影响渗透到学生的思想灵魂中。而这一切又会有意无意的左右着学生现在乃至将来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思想教育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精神的滋养,这一过程,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也就是思想教育的创生过程。由此,我们应该赞同肖川所揭示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人道主义事业:教育就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这些正是教育的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揭示。当然这些哲理的体现并不以私立公立的划分而失去其积极意义。
因此,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做事“脚踏实地”,做人“顶天立地”。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切中肯綮。
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思想,让我们的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温暖的思想教育中。使我们的学生思想升华,知识飞跃,成为“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