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差生”转化

作者: 范德亮

摘要:长期以来,“差生”转化是困扰教育界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其实它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好了这一环,才是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才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差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32—001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对百年树人的教育工程来说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差生”转化,就能让“差生”转化工作翻开崭新的一页。

一、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首先,教师必须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对“差生”要有爱心,教师绝对不能歧视他们,而应该更加关心他们,使差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没有被老师遗忘。这样他们就会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以新的姿态对待学习;教师对“差生”要有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开始阶段可能收效甚微,以后也可能会出现多次反复,这时教师的耐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差生”要有信心。相信只有不成功的教育,而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差生”只是暂时“差”,只是某些方面“差”。只要教育得法,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中的弊端,他们一定会有大的转变。总之,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是永远照在“差生”心头的三盏明灯。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有许多种,如可以根据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特点因材施教。“差生”们由于自卑心理,他们在班上往往形成一个封闭的特殊团体,而且这一团体对学习好的团体往往带有敌视的情绪。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排除小团体之间矛盾的干扰,要深入小团体内部,做好个别“带头人”的工作,以一带十,使转差的面更广。教师要适当允许学生在学习速度上的差异,允许他们以个人独特的方式学习,并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和进行调节。

二、树立全面发展观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牢固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传统的“差生”转化手段之一便是课外辅导,实践表明,这种片面的恶补文化知识的方式效果并不是太明显。有时反而加重“差生”的负担。如果我们树立让“差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差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什么都差,也应该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时,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使他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这就起到了转化作用。比如为有某种特长的学生量身订做一些书法、绘画、手工等竞赛,都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树立协调发展观

对“差生”的转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通盘考虑,让“差生”能协调发展,尤其是对“差生”的“心理治疗”。事实上,由于智力因素而出现的“差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转化“差生”采取“心理治疗”是关键。首先,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防止产生逆反心理。“差生”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也大,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同情和关心,所以要和“差生”多接触谈心,满足他们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二,要让“差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可以通过及时表扬、个别答疑等方法,让他们也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感。第三、要针对“差生”不同心理特点进行“个别治疗”,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心理原因有共性,也有个性,教师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这样由内而外,先治好了心病,才能让这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差生”转化的效果更明显。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建立长效机制,多奖少罚。长期以来,学校、班级的奖励多是授予各方面比较好的学生,“差生”很少有获奖的机会,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奖励也要向“差生”倾斜。班级不仅要设立“三好学生”奖,还要专门设立面向差生的“进步奖”。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和荣誉的机会,尤其是对“差生”多奖少罚,这样,让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对“差生”转化工作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2、重在补方法(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很多。有许多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教给“差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比单纯的补一些文化知识有用得多。这也能促使转化的效果更持久。

3、正确认识竞争,培养真正面对大社会的竞争素质。无数次的失败使“差生”更害怕竞争,所以,我们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竞争。培养他们真正面对大社会的竞争素质,也就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共同地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使他们养成一种团队精神。这对集体转化“差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人才的造就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差生”转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新的形势下,要切实转变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差生”转化工作,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师转差的自觉性,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让素质教育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