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作者: 李志安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感悟与体会。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35—001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的道德心理做基础,这一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前途理想、处世成才教育的专业学科。而本学科又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针对学生而言——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很难准确地把握,会使学生对此产生畏惧心理,教学难度大,成效低是普遍现象。对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悟与体会。
一、把握学科特点,注意联系实际
一提到思想政治课,有些学生就头疼,因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注重理论化,抽象思维多,趣味性不强,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空洞说教,照本宣读,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注意让学生结合亲身感受去体会,去探求,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理解的透彻。如在教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中提到国家保障等知识点,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我们能坐在这里学习,国家做了哪些工作?提供了哪些帮助?没这些帮助行吗?逐一去展开。特别是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学生谈得最多,最具体,这是因为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得到,通过讨论和发言,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了,记牢了,以后就能运用自如。
二、引导思考,加强自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交代当堂的知识梗概,再明确教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最后安排学生按我的要求去做,概括为“引导思考,加强自学”八个字。
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激情,是学生能专注投入的不懈动力,而科学合理的点拨,则是提高学生自学效果的关键。如在教初三政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我主要给学生交代两个时间段(即1949年建国后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和改革开放以来),其间取得的伟大成就,主要靠学生自学、查阅相关资料、听别人讲述、观察城乡的变化来领悟。我想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其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它是包括阅读、记忆、归纳总结、理解运用在内的综合性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我指导学生自学的主要方法为三点:一是给学生提供提纲,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随着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再过渡到由学生阅读之后写出比较准确的知识要点。二是教给阅读方法。如粗读、快读——略知框架;细读——整体把握,弄清因果关系;精度——根据目标问题重点弄懂弄通。三是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在阅读中手拿笔杆。随时准备勾画知识要点,标记疑难之处,这样可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思考就是对问题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核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置疑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和恩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着力精讲,组织讨论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精讲,做到学生懂了的不讲,目标点以外的少讲或不讲,而是只讲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如何做到精讲,这就需要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灵活运用取舍的艺术,从多层面去把握,对学生在自学和练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这样,才能给学生留有思维和想象的余地。
组织讨论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主题。各自发表意见,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对每节课安排的案例分析和具体事例,我都要求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若意见比较分歧时,则采取比较法、取舍法予以解决。取舍力求做到有理有据,教师一般不强迫学生接受某些观点,或盲目否定、肯定某些观点。如教学“拾到的钱物该属于谁”时,全由学生讨论、辩论完成。
四、进行巧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的一个必要途径,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如果不进行巩固,这些知识就会逐渐忘记。我在课堂上倡导并做到每课必练,对练习题的设置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和时间,注意一个“巧”字,这个巧不是盲目滥搬,也不是搞无聊的重复,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安排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当今时代热点和事迹的题目,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多方面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最近这些年政治课教学中的反思与体会,通过实践证明,它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展示了主体地位与教学互动的优势,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